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64 字 8个月前

当任;专为书院谋划谏议,不受副院长之调遣。

此策一出,哄动众人,那些素得名望的,颇有跃跃欲试之心。起初却有不少人来谋求参事,而荐别人的少,短时还决不出参事的人选来。

王镇圭对此不甚感冒,朱澈问他可愿当个参事玩玩,他正襟危坐,回答说:“争权夺利,容人干去,在下坐等良遇,有则欣然纳之,无则平然受之。”朱澈大赞其襟怀冲淡,王镇圭却笑而不答。

“晋圭,夏院长叫你。”姚效古在远处一喊,镇圭匆忙辞了朱澈,朱澈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离去。

“晋圭啊,”夏元龙笑着来揽他肩膀,“这个副院长的人选我还没定下来,你觉得该当何人?”

“宋知事任在官署,公务繁忙,必不合适;姚先生虽不高不低,然平日清谈好雅,能给那些闹事的撑腰,自然是鄙夷为官的那类清高人物。而朱先生谋虑不足,果决有余,名望震响江淮,当把这样任您驱使的利刃,十分合适。”wwω.ЪiqíΚù.ИěT

夏元龙本来颇有兴致,听到他最后一句话,心中有些不自在,笑容也收敛了。

“晋圭,今后少从这方面想。就算朱先生有缺点,也要听听他的意见。不能总为了权力去做,丢了方向。书院到底要秉卫先生的宗旨,唯救国安民而已。”夏元龙这话也像在警醒自己。

王镇圭一如往常的态度,不快不慢,单说了‘是’、‘明白’几个字。

“参事怎没见你要?倒推荐了几个人,尽不如汝之才学。”夏元龙转了话头,问。

“您如何知晓?”

夏元龙道:“我听许多人跟我说,王盐课荐选了他们,还都想着何时报答呢。”

不及王镇圭开口,他又说:“不过倒有几个推荐你的。你就当了罢。”

王镇圭慢慢站起,后朝他一欠身:“谢院长提拔。”

这荐选沸沸扬扬,闹了十余天,方告终了。副院长最终是朱澈来当,那七个参事为经历司知事宋章、苏州府教授姚效古、苏州盐课王镇圭,余下更有四人,不必多加阐述。

夏元龙借此又说:“职分各定,实为善事。然吾之未结者,尚有方略未立。若皆似无头苍蝇一般,今日趋西,明日趋东,改革则沦入空谈。于今之计,依夏某看法,内当钻究律令,为《行要》补缺,以正官府之策;外当广纳民意,为民请命,使书院能衡官府,早使书院制度之成形。此番内外俱进,方保无虞!”

言罢,朱澈见众人心情激动,不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