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收复三秦(3 / 4)

那他晋国岂不是太吃亏了?

李成对此也不置可否。

换他也会这么做。

双方沟通的很顺利,晋国每退出一座县城,大夏就驻军一座县城,慢一点却很稳。

然后就是大量的物资进入关中,确保这些地方的居民生活。

整个交接持续大约半年的时间,大夏的疆域终于到达河西走廊东段,包括整个河套地区都成为他大夏的地盘。

疆土再次扩大,固有的中原地带也就剩下蜀地和兴元府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的一段。

当然李成预想的中原,绝对不止这些地带。

而是西部到山口地区。

北部到草原外大漠边缘。

西南与基多诸国交界,这片极为广阔的地带。

后期也会大力开发这些地区,甚至越过土蕃高原,去占领基多北部平原、连成一线。

为后世子孙打下个大大的疆域,成为华夏赖以生存的根基。

收获了这片地带之后,大夏的疆域就与武国再次接壤了。

只是武烈如今还陷在高原上,与土蕃军队打的热闹。

不知道大夏的军队已经兵临自家门口了。

八月底,大夏军队开始在太白山集结,准备攻陷兴元府。

终南、太白、岐山,这一连串的山脉,就是进入汉中平原的必经之路。

就算李成如今有飞机,也不可能无视地理山川条件越过天险。

这些地方早期被晋国经营。

如今南部被武国占据着。

陆军第十五军、十九军、二十军三万人从太白县出发。

沿着山谷地带向南进军,与武国军队于武关开战。

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数场小规模的作战。

这也是基础建设不足,大军无法携带重武器南下。

最终武国退出武关,大夏军在武关地区驻扎兴建军事设施。

兵锋逼近武国盘踞的兴元府地区,距离关中平原不足两百里。

只是这两百里的路程中,还有许多的关卡险阻。

同样有茫茫群山拦路,尤其是石龙栈道更是天险。

这段路程打通,起码需要大量的兵力及三军协同才可以。

武烈如今正在怒水江上游,与土蕃连续交战。

这一年的战争,让武国也是筋疲力尽,他们也没想到小小的土蕃竟然如此的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