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我想试试离开那个泥潭(2 / 4)

的蝙蝠侠,又与漫画中原版的小丑不同。”

来自《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贝拉-格兰特,急不可耐的先站了起来。“那么能谈一谈你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角色吗?”

韦恩伸手轻点了两下面前的话筒,确定没问题后开口说道:“首先我要说明一点。小丑并不是一个超级英雄,你甚至可以把这当做一部犯罪惊悚片来看!”

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看着新闻厅中坐满了的新闻记者。继续说道:“创作这个影片的初衷,我就是为了能够用漫画里没有的这段故事,来表现出我们这个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上一部影片中我对种族问题做了一些尝试,当然,观众给与我的反馈也非常好,才有了这部几乎加入了所有社会矛盾的影片。”

说到这他考虑了一下,又说道:“用一个反派人物的起源,来揭示出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是希望给看过影片的所有人一个提示,这种社会矛盾在演变下去非常危险!”

不管韦恩是道貌岸然的危言耸听,还是这个年轻人真是这样想的,在场的所有记者都礼貌的鼓了鼓掌。

其实大部分人都非常清楚,别看对面这个导演出道开始到现在,拍摄的片子好像都是充满了艺术,其实他就是个赤洛洛的商业片导演。

好莱坞制作所有影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票房,或者说是赤洛洛的利益。韦恩-格林伯格或许拍摄的影片足够另类惊艳,可也绝对逃不过这个首要目标。

《首映》的一名记者直接站起来问道:“你怎么看待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

“只能说是完美的表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边的“小丑”,韦恩的夸奖之词毫不吝啬。“尼古拉在《小丑》中的表现出的演技,绝对排在本年度所有演员的前列。”

这不是什么商业吹捧,韦恩真心觉得文艺咖时期的凯奇,绝对算得上是个可塑性极强的演技派,尤其是这部影片后面的那个长镜头。

不管他是演技爆发了,还是由罗伯特-德罗尼这个老戏骨带入了状态,前提都是他需要先达到相应的水平。

前排的一位胖胖的女记者接过了话筒,她的胸前挂着《娱乐周刊》的牌子。“能从影片中发现,小丑在最后已经变成了反抗者头目,城市在遭受人群混乱的攻击,这部影片会不会煽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造成北美不必要的社会混乱?!”

她的问题说完后,整个新闻厅中所有人都是一滞。这个问题其实有些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