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表象的欺骗(2 / 4)

妥,强行把浩克拍摄的黑暗压抑又写实。

这种风格不能说不好,漫威的很多英雄,其实本身就带着黑暗属性。可从参加过试映的一些人口中了解到,这部片子根本就是一部复制品后,他就觉得环球影业恐怕这次弄巧成拙了。

事实上他和华纳兄弟早就有过分析,如果环球影业高管们给导演充分的自由和资金,不去对影片各方面指手画脚的话,没准这部片子的成绩会很不错。

毕竟今年只有这一部超级英雄,影片只要达到主流暑期档特效爆米花的水准,都不用超出影迷期待,影片一切保持中规中矩,凭借浩克的天然人气等种种优势,票房也并不会低。

偏偏环球影业没有这么干,制片人严格控制着导演自由度,制片公司高层还因为投资巨大而频频指手画脚,得到的成片确实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不过影迷会不会买单就不一定了。

这种场面韦恩简直不要太熟悉了,现在环球影业正在玩的骚操作,几乎与前世华纳兄弟对DC玩的一模一样,这是大型制片公司的老毛病了。

“是啊。”布鲁斯-罗森布鲁姆虽然有丁点担心,想起前段时间公司内部的分析,还是同意了他的观点。“那些人都被《蝙蝠侠:开战时刻》的巨大周边营收,和《小丑》取得的辉煌迷住了眼睛。

漫改超级英雄从来都只是小众影片,DC的成功也并不能改变这一点。黑暗严肃的制片风格也是不折不扣的小众,两者相加如果没有长久的铺垫和对市场的试探,想要让主流影迷接受太难了!”

为什么只有环球影业一家制片公司,急匆匆的上马了超级英雄?整个好莱坞拥有版权的可不止他们,就是因为其中的市场不确定性,让更多公司选择了观望。

就连拥有众多超级英雄版权的二十世纪福克斯,都没轻易下手试探市场,他们和其他几家制片公司一样,都拿不准DC超级英雄的成功,到底是因为影迷主动接受了这个类型,还是因为韦恩。

当DC漫改成功后,无数人分析过其中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结果都显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韦恩,他通过一部部黑**试探市场,培养影迷的接受度,慢慢建立起格林伯格式精品电影的品牌性。

然后因为前面长久的铺垫等等,使普通影迷忽略了黑色属**、漫改小众等因素,潜意识直接把他制作的影片放到了规律之外的主流当中。

市面上这种说法是主流,大家都在等,等待与格林伯格式不同的漫改风格出现,等更容易复制的方式出现,并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