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回 战地缅歌(3 / 5)

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2363 字 7个月前

上道需要遣内门道士随军出征,而日后新征领土上的道观祭酒将优先从随军道士中遴选。自然,为南征军提供心理开解、超度烈士乃至辅助医疗等服务,是他们必须也是情愿的事情。

不要说宗教慈悲,不该掺和惨烈的军事杀戮,后来居上的佛教都有十三棍僧助唐王的典故,这时的道教,尤其有纪泽参与主导的太上道,更没有那些顾忌,大不了随便冠以一个除魔卫道的名义便是。人家**、教动不动就玩什么圣战,他纪某人可不想让那些宗教专美于后,否则他大力扶植太上道岂非少了许多意义?

事实上,源自先秦战国大争之世的中国古传统文化,也包括随后的道教在内,并不忌讳战争尤其是开疆扩土。不说法家兵家,呼吁兼爱非攻的墨家也只对自己族人兼爱,夷狄无人权呢;中庸维和的儒家也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复仇主义思潮可是盛行于秦汉魏晋文化的;便是强调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学,他们绝对当政的文景时期,汉家也没少主动挑起对匈奴的战争。

真正将畏战怯战融入主流文化并予以美化的要到宋朝,那是叫夷狄给打怕了,打弯了。明朝还好,汉家赶走蒙元终于挺直了腰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不和亲,只可惜后期精英们都将力气放在纸笔与嘴皮上了。至于我大清,嘿,若是主流文化抑或宗教中推崇铁血,那叫我外来的满清主子如何坐稳江山,康乾盛世还要不要?

书归歪传,诵读经文完毕,又是一番施咒做法,待到日过三竿,成规等道士终于结束了这场简约而不失郑重的法事。规整衣衫,成规行至纪泽面前,打一稽首,语态谦恭道:“请太上护法上香。”

护法!?还金刚呢!俺是华兴府主好不好?纪泽面色一滞,心中若干头**呼啸而过,却也不愿在此时与成规掰扯,就让这帮道士扯虎皮借势占点便宜吧。他从一个小道士手中接过三支高香,就火点燃,捧香冲烈士遗体板正四拜,继而将高香**祭坛上的香炉。

“魂兮归乡!魂兮归乡!魂兮归乡!”香毕,纪泽仰天长吼,不自觉间已经带上了哭腔。

如今的他,早已不似血旗军初建时那般小打小闹、战战兢兢,送葬死者烈士之时还需处心积虑的设计着收拢人心。如今的华兴府各项制度健全,烈士烈属自有其所,他纪泽在这种场合无需装腔,也无需作势,那是对烈士的亵渎,只该做回本心,真正哀悼故去的英烈,颂归冥冥中的英灵。

“魂兮归乡!魂兮归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