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十万(5 / 6)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85 字 2023-01-23

照顾好还是没问题的。”

“还不够!”李泰摇摇头道,“只有五千鸭子,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了五月份的蝗虫。

而我们最起码要抵挡住七八月份的这波蝗虫,为冬小麦的种植争取最后机会。

所以想遏制住整个关中的蝗灾,那鸭子数量少说也要二十万只以上!”

“二十万只……”赵少卿愣了愣,喃喃道,“越王,我是不是听多听了一个万!”

就算是一直在旁边做会议记录的白鹤,也放下了手中的笔愕然的看着李泰,这个数字此刻真写不下啊!

隋唐到了繁荣阶段,因为对鸡肉的需求,对禽类选种和禽蛋选择以及家禽养殖上的公母搭配比例对孵化育雏的影响有了认识,鸡鸭才在民间大规模的开始饲养。

至于出现“牛粪孵化法”、“火焙法”和“汤(火寻)法”等人工孵蛋技术更要追溯宋朝!

而现在还只是贞观初期,甚至还是遭了灾,压根就没人去想什么人工孵卵这种事。

所以李泰说出这目标,不论赵少卿还是白鹤都充满了惊愕。ωωw.

“所以做这件事,需要人才,土地和资金!”李泰认真道。

“还请越王细说!”听到李泰的话语,赵少卿不由神色严肃道。

李泰解释道:“首先我们需要人工孵蛋的技术,这需要人工孵蛋的人才。

我们抗蝗能不能成功,人工孵蛋这项技术能不能攻克,就是最关键的一项。

攻克这步后,我们需要大量饲养人才,至少在鸭的数量到达二十万只后,不会引发瘟疫。

避免蝗灾还没去,鸭瘟却先来了,这就需要我们足够的人才储备。

在土地上,我知道鸭子生活的地方需要有水,同时生活地点不能太小,不然也容易生病。

到了城外,那些饿急眼的百姓会不会对鸭子动手,是不是要保护它们,这也需要考虑。

同时,等到鸭子数量上升,那给鸭子的食物也会成为负担。

二十万只鸭子,想要全靠他们自己觅食是不现实的,我们肯定需要补贴他们伙食。

所以想完成这一切,钱是必须的,而且需要大量的钱!”

“这不能向朝廷要吗?”赵少卿略带着几分疑惑的询问道。

李泰很是震惊的看着赵少卿,道,“你觉得朝廷会为还没证实的事拨款给你?!”

赵少卿思索了一下,无奈放弃了,因为他发现至少前期,真只能贴钱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