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初春新绿(2 / 3)

时,便去先生的门口等待,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或许是因为等待的时间足够久,所以先生相应的讲解,显得更加珍贵,每次杨未然回来的时候,都能够在她的笔记本上,留下四、五页的建议笔记。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她的考研笔记上的字数及页数,与日俱增,渐渐地整个笔记本上被记录的满满的了,在这个笔记本里,她记录的笔迹也极为工整,而且记录的内容不光涉及考研的专业知识点,更多的是研究计划书的修改与完善要点,以及来自知命馆大学的大前辈佐藤先生的备考建议。

吴雨秋和杨未然常常互相利用在鹿南公寓一起吃饭的时间,一边吃饭,一边探讨着考研的技巧,有时两人探讨的激烈,甚至需要将变凉的饭菜,用微波炉进行二次加热,然后再吃。

这次,两人吸收了吴雨秋先前报考阪商大学的失败经验,为了降低考研导师的心理期待,他们都不再费心思去联系自己的意向导师,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消化上,事实证明他们的备考方法是有效的。

待到鹿南公寓前的那片小林上的新绿,都伸长了腰身,开始长出一片片绿叶的时节,两人都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而且这次两人的研究计划书,不再是冗长的、几乎涵盖所有的,甚至可以充当毕业论文的,近50页的“大而全”的研究计划书了。

而是有针对性的,更加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并具备相应的研究空间的“精品”研究计划书,更加巧合的是,当京安大学和知命馆大学公布了考试的具体日程安排,两人的考试时间刚好是同一天,一个在京都,一个在京都的周边城市滋贺,所以这次他们不再是一个人独自前往考场,而是两人一同前往。

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时候,事情往往是可以成功的!”,果不其然,这次两人的考试,虽然同样是分为上午的专业考试和下午的研究计划书答辩两场,也同样是没有和日本考生有任何优待或是区分,两人发挥的却异常的好,从容淡定,对答如流,特别是在下午场,针对导师的专业提问,两人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周后,在新山大学的樱花树上开始冒出花骨朵的时候,他们先后收到了来自“京安大学”和“知命馆大学”的真正意义上的“合格通知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吴雨秋通知书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