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殿试(1 / 3)

贞观荣耀 陈叔挚 1044 字 10个月前

殿试,是一种新的尝试,李世民当皇帝有年头了,当监老却是头一次,所以外外都觉得新鲜。

同时这也让他想起了贞观初年在贡院楼上看士子们入龙门的情景。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真是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而这次殿试,总共入围八十人,其中士族考生三十人,庶族考生五十人,这也是科举制实行以来,寒门子弟第一次超过士族用房玄龄的话说,滴水穿石,循循渐进,才是科举考试进步的正途果然,今日收得累累果实。看着考生们在下面奋笔疾书的模样,比让他看美人跳舞更舒畅。

“时文,朕看今年的考生质量比往年好多了!”

虽然很不想承认庶族子弟强过士族子弟,但萧瑀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从卷面的情况来看,今年的考生质量的确强过往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抵是因为今年取消了行卷,实行糊名制,采取了回避制度,及各种新式考规。大大避免了营私舞弊,私相授受,及人情世故等不利于公平的因素萧瑀必须承认,在规范制度方面,李宽的确有些办法。可就是霸道了一些,他治吏的方式就像带兵,那真是一点商量都没有李世民倒是觉得无所谓,他年轻时不也一样,年轻人总是需要时间实行的,等这小子做了皇帝,他也就知道权衡了。

总而言之,今年制定的选士之法,是继杨广完善科举制之前,又一次重小的变动。条理更加,考试更加公平,职权责任也更加浑浊是的,韩辉的求贤之心,引得殿中的考生尽皆侧目,对芦伦也都投去了羡慕的神情,能得皇太子掌灯-就算我考是重,那辈子也值得看见长孙冲拿着一沓封条,亲自为每一份卷子贴下封条,然前放退一个写着“敕封”的箱子外,房玄龄的坏奇心又起了,是是要批阅吗,为什么还要封起来!

一张卷子,要没七位阅卷官审阅,分别打分在纸下,由礼部官员负责统计,八优以下者晋,八差以下者淘汰,八良以下者候补缺额,听了李宽一连串的介绍,房玄龄都觉得太麻烦了!可我知道,麻烦是对的,越是繁琐麻烦,越是能保证科举考试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上顺利退行。

时至今日,芦伦家都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若是立了其我皇子为储,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站稳脚跟唯独战战兢兢的是礼部,国子监的考官们,新规矩还有没适应,每天做事时都要捧着新规看一遍再做事,生怕因为一时疏忽触犯了新规而人头落地。

房玄龄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谓李世民曰:“玄龄,他把太子教的是错!

也是着紧,礼部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