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第 166 章(1 / 4)

阿杨过去存在的“前世”在这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偶尔闪现的灵光。在阿杨所知的这一生中,他对于“正常的家庭”这样的概念来源于他的儿时。

那时他在山下还有不少玩伴,虽然那些玩伴在这个世界的一次次变化中一次次将他遗忘,直到阿杨终于不再执着地一次次与他们相遇,他逐渐在长大的过程中忘了他们的名字。

但他依然记得那个晚上,那是阿杨记忆中最贴近普遍意义的“家”的存在。

那天下山采购的人耽误了时间,直到日落还没有来带阿杨回去,阿杨便被一个孩子的母亲留的饭。

阿杨早就记不得那个孩子的名字了,只记得他带着灰的脸被他母亲拿热帕子用力擦地五官变形的样子。他的母亲也是那种一个人最能想象到的母亲的形象,微胖,热心,吵架时也不落下风,吃饭时絮絮叨叨着琐碎的日常。他的父亲早出晚归,回来时若是兜里有闲钱,就会给孩子带一些零嘴,因为拉不下脸温情,与孩子相处总是询问课业,哪怕他自己本身对那些东西其实并不了解。

哪怕阿杨坐在那个饭桌上,也感觉自己被无形地排挤开。

那是最平凡不过的家,阿杨不至于羡慕,但是他们家暖色的烛火一直被留在了阿杨深层的记忆中,构建了阿杨对家最初的认知。

而阿杨平时所看的话本中,大多是波澜壮阔的,是曲折的,他们不会让主人公在一个温情平凡毫无特色的家中安逸。话本里的大户人家有冷漠重利不择手段的阴私,话本里的高门,多是仗势欺人,华美的高墙之内埋着皑皑白骨,平凡的家庭也各有贪婪自私的丑陋。话本里有相敬如宾、恪守礼节的双亲,也有为了增加主角悲惨程度而无脑偏爱其兄弟的父母。而甜宠些,就是一家人对最小的妹妹百般溺宠,任她无理取闹、娇纵任性。

阿杨只看个乐,无法把自己代入进那种境遇。他潜意识中对“家”的概念,是那晚摇曳的暖色的烛火。

师父对他很好,他不至于向往那些,只是单纯得觉得那样子很安逸,很适合一场好眠。

阿杨不知道师父和这位戴将军——她让阿杨叫她戴夫人就好,是什么关系,甚至对现在三个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情况有些迷茫。

戴夫人不喜欢让人布菜,让照顾她的嬷嬷回后面的小桌吃饭了。

三个人安静吃饭,桌上气氛微妙,只偶尔听到筷子碰到盘子的声音。

阿杨和师父都偏好甜口,但桌上一半的菜都带着点微辣——是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