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瓦剌也先的女婿·破布嘚(2 / 6)

边鼓的活。

至少文官是这么认为的,大明的文官不干了,想求和。

正好叛军思任发支持不下去了,一封求和信发到了大明这边,愿意照以前那样,尊奉大明为主,在部族里设立流官征收税务。

如此大明的面子也有了,刑部侍郎何文渊迫不及待的上书孙太后,借战事如此,反对在麓川偏远之地,驻兵相争。

他认为麓川在南陲之地,进攻劳师并无所获,徒耗湖广粮草,内阁首辅杨士奇亦赞同此说。

刑部侍郎何文渊就是文官推出来的靶子,吸引武将们的火力,他一上奏,杨士琦一表明态度,大明朝堂上充斥着让孙太后撤兵的劝诫。

文武相争,战和相争,历朝历代都免不了如此。

张辅上书辩解,思任发世职土司六十馀年,三次反复,屡次抵抗王师,现在叛军疲惫,释此不诛,恐怕木邦、车里、八百、东吁等地觇视窥觊大明西陲。

英国公张辅这耿直老将为了再争取争取,不枉费了大明十万将士的性命,甚至不惜借用王宇拍的马屁称呼,在折子最后写了:老臣俯首泣拜大明圣母皇太后,示弱于小夷,实非上策,今得尺,明复丈,望周知。

可惜勋贵现在事实上的分裂成了三派,张辅朱勇忠臣派,最多的观望派,以及王宇姻亲独立的一系勋贵。

在大明朝堂上的勋贵武将的话语权不统一,英国公张辅的声音,最终被团结一致,反对再战的文官们压下来了。

历朝历代小皇帝加太后的剧本,大多是武事不昌这样。

主要这太后还是求稳,她们需要的是保证把一个安稳的国家,交到自己儿子手里。

当然,也有太后替儿子拿久皇权了,不想交出来的太后,他们大多追求的是稳定,而不是开疆拓土。

从正统五年到正统十一年年,大明为平叛在滇省断断续续的打了四次,填进去十万多人,最终思任发以名义上对大明的臣服,换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孙太后下旨凯旋,开了皇帝内帑,给将士们赐下不少赏赐。

这个女人还是不懂,人退后一步,没有什么海空天空,别人只会得寸进尺。

帝国退后一步,就是发出虚弱的信号,那些往日恭顺的小国,就会上鼻子蹬脸,企图把帝国分而食之。

麓川实际控制的领地仅剩下陇川、瑞丽、芒市、遮放及部分边外地区,麓川任思发已经快要被明军磨没了。

现在放弃,之前的十万牺牲明军将士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