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一后六臣辅政的大明(2 / 6)

太后权宜临朝称制,六大臣共同辅佐国政,制衡皇太后。

六个辅政大臣里,刚好三个文官大佬,以及三个勋贵大佬。

这徐景昌乃是二代定国公,他爹是朱棣的小舅子,因靖难被封定国公的徐增寿,魏国公徐达的第三子。

徐家在应天还有魏国公一脉,是一门两国公。

这位二代定国公徐景昌和王宇同岁,他的人生应该怎么说呢?

永乐时期在五军营按部就班的镀金打酱油,然后被老爷子派去修凤阳祖爷祖奶的皇陵。

明仁宗时期,袭爵,母丧,丁忧。

明宣宗时期,驻守顺天,然后代替皇帝巡视九边。

然后没了...

王宇选这么一位地位高,但手下没兵权的定国国公进来,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大明兵权。

英国公张辅都七十五的高龄了,你不会指望他能熬到五岁的朱见深亲政吧!

等王宇慢慢把大明的刀把子,全部收拢到自己手里,到时候,什么**内阁,什么临朝称制的皇太后,统统给你扬了。

王宇的五十万大军就在城外,顺天里的孙太后、文官、勋贵权衡之后,接受了这份看似各方都有受益的圣旨。

大明正式进入了,孙太后临朝称制,六位顾命大臣辅政的时代。

当然了,孙太后和王宇各自作出了妥协,岭南卫和山东备操军自然是大部退出大兴、昌平,由英国公张辅调遣十万宣府卫进驻,岭南卫在通州、密云驻兵十万。

这么一看,孙太后手里在顺天附近的兵力就和王宇就差不多了。

而岭南卫和混编卫则是返回岭南、安南一带,二十年,第二代二狗子已经归心了一些,可以使用了,所以王宇在安南和占城大规模组建汉人、安南人、占城人混编卫。

不过这么一来就有个问题,没人种地,于是占城隔壁的暹罗人,就被王宇盯上了。

所以打完与瓦剌这一战之后,王宇将岭南卫留下了五万人充作京营,剩下的缺额由兵部选练山东备操军填补。

谈妥利益分割之后,大明才开始走向新时代。

给先大行皇帝朱祁镇上庙号英宗,谥号烈皇帝,这个英宗的庙号,王宇中怀疑这些文官在嘲讽皇帝,不过,还好不是睿皇帝的双重嘲讽。

年仅五岁的皇长子朱见深,由其母皇贵妃周氏抱着参加了皇太子的加封受策仪式,次日由群臣太后孙若微推举登基,年号成化,是为大明成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