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攻守互换,两级反转(3 / 5)

周围的人开始喝彩。

都为他的做法叫好。

刘晨更加兴奋了,特意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的读道:“我国市场对于笔尖钢——也就是那个小圆珠——的需求大约在1000多吨左右,进口价格是12万元一吨,国内市场总规模大概在1.2亿元,每年净利润不超过1000万上下。

去年年末,国家投入6000万制造笔尖钢,三个月不到,笔尖钢研发成功!

我读完了,怎么了?”

白野都笑了,道:“怎么了?你没读过书吗?这些资料都告诉你了,你算不出这是一笔亏钱的买卖吗?”

柴季皱了皱眉头,她感觉事情好像有点不对了起来。

白野不等回答,就说道:“后面还有,你继续读。”

刘晨死盯了他一眼,才读道:“全球笔尖钢每年需求量不到2000吨,而太钢一炉是60吨。从太钢生产笔尖钢之后,原本12万每吨的价格,被冲击到了5万每吨。全球...全球利润...不超过...”

越读声音越小,最后都断断续续读不下去了。

刘晨毕竟不是真的没有上过学,这么简单的数字对比,他还是能看懂的。

四周安静了下来。

好多人都听懂了。

白野脸上终于露出阴阳怪气的表情,道:“怎么不读了?读下去啊,那我来说,全球利润不超过1000万!”

步骤都铺垫完,他要开始输出了。

“一个被公知还有你们吹到天花乱坠,说是重大核心的技术,咱们太钢从无到有,三个月都用不到,造出来了,很难吗?

什么五条沟槽,0.003毫米,咱们的技术早就到这地步,甚至超过了!

知道为什么一直不造吗?因为不赚钱啊!不但不赚,还要亏钱,懂不懂?

见过炼钢钢炉吗?那东西一旦烧起来就不能停,要源源不断的加矿加碳,停炉是重大事故,一旦停炉整个钢炉就要报废。”

白野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太钢最小的钢炉是什么规模?60吨!也就是说,只要开炉,每炉就是60吨笔尖钢,全球一年需求总量才不到2000吨,利润低的可怜,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不造这东西了吗?

不赚钱!改造一条生产线,日夜不能停,33炉就够全世界用一年了,卖不出去都不敢停炉,一停就废。

更别说前期还投入了6000万,又投入了不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