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免除租赋(3 / 5)

庶的生活实在是过于艰难,若想彻底改变这一切必须要让他们拥有可以活下去的依仗。”

“臣此前跟随在老师身边,曾经仔细地阅读过李悝相国遗留下来的文章;到栎阳的这数月之间,臣也曾仔细地走访各处乡邑。”

“臣以为若是想挽救黎庶于如今的水火之中,按照之前李悝相国之策按每户授田百亩却是最好的。”

“百亩之田,若是一户黎庶卖力播种,来年秋日便能够使得家人免受饥荒之苦。”

一字一句之间都是恳切之语,将一切吐露完全的公孙鞅再次抬头看向了魏罃。

“启禀君上,臣此前以为法令不过是冷冰冰的一个个篆字。可是直到来到穷苦非常的栎阳之后,臣才明白法令是可以救人于水火的良药。”

“君上想必刚刚也看到了那些黎庶在得到属于自己的百亩之地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如何地灿烂。”

“臣以为那些黎庶脸上的笑容,正是此番臣在栎阳推行授田制效果的最好体现。”

注视着面前的公孙鞅,魏罃心中忽然生出了一种感觉,眼前的公孙鞅似乎与前世自己印象之中的那个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魏罃看来如果是前世的秦国商君,恐怕他此刻会与自己侃侃而谈。

一项法令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施行的法令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应该针对法令施行中的种种情况,对于法令进行怎样的修改?

这些都是魏罃此前所设想的公孙鞅可能回答自己的内容,只不过一切似乎都和预想之中的有所不同。

再看看视野之中那一张年轻的面孔,魏罃的目光始终却是浮现了一抹释然的笑容。

即使是相同的一个人,在不同经历的影响之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性格。

或许这就是如今的公孙鞅不同于前世的地方,他的心中依旧坚持着对于法令的尊敬,可是却也少了几分极端而多了几分的温和。

就在魏罃带着笑容注视着公孙鞅的时候,对方却是躬身向着魏罃便是一礼,然后顺势提出了一个要求。

“启禀君上,臣有一事希望君上能够准许。”

将思绪从前世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就听魏罃轻声说道:“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喏。”

缓缓挺身而立,公孙鞅沉声说道:“栎阳之地久经战乱,如今才刚刚进行授田,黎庶短时间恐怕无力上缴官府租赋。”

“臣恳请君上能够怜悯栎阳黎庶,免除栎阳黎庶一年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