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234均田,免赋,两难自解(3 / 7)

随着江南地主实力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在和朱元璋再财富再分配上出现了矛盾,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激化出来。

此番天降大雨,正好遂了他们的想少交的意愿。

当然了,老朱认为天底下都是他老朱家的,他也不愿意富庶的地区都握在几家几姓手里。

这些结寨自保的地主们没有遭到义军的打击,顺便有些人还比较有眼光直接投效了朱元璋,成了开国功臣。

别说监生们扛不住诱惑了,就算是地方官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江南重赋的问题导致地主阶级们内部矛盾极大,为了确保江南地区的财政收入,老朱是非常重视对于地方官的选择的。

如今被提拔到中央的陈宁,曾经就是一个典型的酷吏。

本官不管这个那个,你要是不把赋税给本官交齐喽,本官就亲自拿着烙铁烫你的皮,还有那些本地吏员也敢同地主们沆瀣一气,那就一起烫皮。

所以当陈宁在江南地区当任一把手的时候,被赋予陈烙铁的威名,但赋税全都是齐的,所以深得老朱的信任。

只不过到了中央后,陈宁连劝谏他的亲儿子都打死了,才被老朱这个重视亲情之人给厌恶。

陈宁不得不抱上胡惟庸的大腿。

江南地区的知府是非常不好做的,仅仅苏州一个府,老朱前后就换了三十余人(洪武总共三十一年),就这还得加上像陈宁这样干得好的人一干好几年的情况。

这些官员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主要还是因为老朱频繁换马,是因为他不满意这帮人的**坐在当地豪绅的一边。

当中央朝廷的利益都不能保证,长此以往大明只能控制南京城周遭,那大明天下还姓朱吗?

朱元璋对此更是十分的气愤。

老朱也不仅仅是要用高压政策,更多的时候也会稍微免除一些赋税,以此来缓和矛盾。

但地方上却不这样认为,你老朱终于怕了是吧,这说明咱们这些年的斗争是有效果的,咱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保证地方上的利益。

于是中央与江南地方上的争斗并没有停下来,反倒是进入了白热化。

待到老朱与世长辞,建文帝上台第二年就下令削减江南赋税。

四年时间老四上位了,当即宣布废除建文新政,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

可是从老朱一死,江南地区就开始拖欠赋税。

建文帝上位宣布减免,新朝也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