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国产斯贝,有救了!(1 / 4)

();

第179章国产斯贝,有救了!

在系统的帮助之下,整个数值模拟过程进行的比常浩南预料中还要更加顺利。

离散元仿真软件的设计耗费了大概一周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系统buff之下做出来的这个软件相当高效,很快就针对几种典型工件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工效率和抛光效果找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磨料选择平均粒径为400目的碳化硅颗粒,流体则选用航空煤油为基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悬浮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配制而成。

这个配方的通用性很强,大部分的深孔和变口径管类工件都可以使用。

常浩南甚至还用了额外一天的时间顺手完成了PLC程序的设计。

这个程序也是磨粒流加工系统的重中之重。

因为软性磨料并不像砂轮那样“听话”,很容易出现加工过度的问题,也就是重融层已经被去除之后,又继续对气膜孔内壁的基体材料进行磨削,最终导致工件报废。

而一个好的PLC程序,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另外一边,韩有德这个人虽然看上去倨傲了一点,但真才实学确实是有的,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磨粒流设备的总体设计,当常浩南这边把磨料和PLC程序搞定的时候,盛京第一机床厂的设备也在老师傅三班倒的连夜赶工中下线了。

加工继续进行。

由于围观群众实在太多,又要和生产设备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安全距离,因此不少人都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

钟世宏这几天乐得脸上几乎笑开了花——

“我滴个乖乖……”

就连身上没有编制的常浩南,都被丁高恒钦点了一个“技术总顾问”的帽子。

“这如果能用上的话,斯贝国产化应该……”

在人群的另外一边,几个穿着航空工业工装的男人几乎两眼发光地看着眼前的机器。

大概50分钟之后,夹具打开。

在厂房的灯光下,哪怕仅凭肉眼,都能看出区别。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下一句话。

产量很低,而且也不可持续。

周围几乎瞬间陷入了沸腾——

本来,当年在引进斯贝技术的时候,镐京和盛京两边闹出了不少矛盾。

所以430厂也顾不上什么面子问题,直接把负责斯贝国产化项目的一众工程师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