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1 / 4)

();

第630章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

对于涡扇10这样一台全新的发动机来说,高空台测试的流程还是比较繁杂的。

光是从慢车到低转速情况下的各种0海拔地面工况,就折腾了将近一星期的时间才完成。

这还是在所有项目都是一把过,几乎没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下。

“常总,今天应该要开始测高转速工况了吧?”

姜甫和看着正在指挥技术人员调整测试数据的常浩南,语气中透露着些许热切。

虽然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多种多样,不可能单纯一个或者几个数字就能描述性能的高低优劣。

但即便是他这样的业内人士,也不可能免俗地关注诸如中间推力和最大加力推力之类的性能。

甚至可以说,从这台B0101号原型机被运到624所的第一天,姜甫和就一直在期待着。

毕竟,这还属于是给航空发动机定级的关键指标。

“嗯,今天会先让转速分阶段逐渐提升到最大,如果能满足最小连续稳定时间,那就一并把加力燃烧室的工作状况也做掉,不过严格来说恐怕得……”

他这些项目哪有过什么螺旋?

都是跟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姜甫和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人,自然也尝试过对方的研究方法和TORCHMultiphysics这些工具。

二人说着话的功夫,那边的测试也已经开始了。

结果发现,虽然工作效率确实有巨大提升,但说穿了也还是迭代计算那一套,只是螺旋上升的速度更快了而已。

主要他感觉前者实在是有点不合常理。

然而常浩南完全就是把过去的这些常识给按在地上摩擦。

远远达不到那种从图纸上拿到测试车间就能直接过关的神奇程度。

做工业设计嘛,很多时候初始的参数就是靠经验去猜,然后再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调整迭代。

虽然不至于震耳欲聋,但也让姜甫和不由得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常总还是谦虚了。”

说到这里,又揉了揉因为连续工作而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反而是一遍通过这种事,在过去基本属于运气非常逆天才能遇到的情况。

说明刚开始的参数就选的很好。

“印象里几乎没出现过什么返工,包括之前涡喷14,虽然中间反复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