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来自母校的惊喜(1 / 4)

报告结束,紧随其后的自然是提问环节。

不过……

也没什么好问的。

至少论文内容方面是如此。

而项目相关的话……

袁相垭是完全不懂。

另外三人同样没什么好问的。

杜义山已经脱离一线,刘振响对航发那边的情况了解跟常浩南差不多,而钱老在回国之后主要负责搞航天和**,也不算业务相关。

但答辩记录毕竟需要跟论文一起留档,如果提问环节真的完全空着,也不太好看。

因此,最后还是袁相垭问出了那个万能问题:

“可以看出来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并且我想你以后应该也会继续走科研道路,那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实一般来说,正经的论文答辩都会在最后加入一个“研究展望”之类的部分。

但因为常浩南把后半段内容直接变成了项目汇报,而且汇报的还是三个相互之间没什么联系的项目,因此这一段就给略过去了。

“下一步……我准备研究惯性流形在耗散偏微分方程,其中自然也包括N-S方程中的应用,以及,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顺便从数学角度严格证明一下它的存在性……”

“……”

常浩南把之前跟丁高恒说的内容重新复述了一遍。

工程上的事情有一个好,就是一个定理只要我从经验上发现它成立,那么就可以继续用。

哪怕以后被证伪了,也可以再加个修正,同样继续用。

但如果想在理论层面上取得突破,那就不能停留在“俺寻思成立”的层面上。

好在这两件事情可以同时推进,互不干扰。

袁相垭本来也只是随便找个问题充数,在得到回答之后只是点了点头,便没再继续言语。

甚至未必当了真——

研究展望这东西,基本都属于写着玩。

只要在理论上存在可能,那就是可以被视为合理。

过去的学生答辩里,袁相垭甚至没少见到在展望里面写希望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或者费马大定理的。

在确认答辩秘书已经记录完成之后,身为答辩委员会**的钱老宣布接下来进入专家评审环节,需要常浩南本人回避。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别说是常浩南,任何一个博士生都肯定是稳了。

真要有问题的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