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非仁者所为。(1 / 4)

叶坤叹气:“夺人之城,非仁者所为。我们抢了刘栋梁的地盘,再杀他全家,我的确于心不忍。”

上官季夫哈哈大笑,摇头而去。

次日上午。

上官季夫查看东巴郡水军,换成了自己的将领,妥善安置之后,抽调了部分降兵,收编在自己的部队里,从水路返回天门郡。

东巴郡的破事,就留给了叶坤。

其实上官季夫是看不上东巴郡这片土地的,这里山多地少,人口也不多。经历过黄天道之乱,这里就是个乱摊子。

想让这里恢复元气,可不容易。

叶坤却很开心,因为有了稳定的地盘。

次日一早,叶坤就带着东巴郡原来的部分官员,在城中安抚军民,发粮食赈灾,稳定局势。

受伤的百姓和兵卒,都得到了医治。

死难兵卒的家属,都有抚恤。

反正是刘栋梁的钱,叶坤花起来不心疼。

王保朱大春等人,又带兵继续扫荡境内的游匪,招抚山上的百姓,回归家园,恢复生产。

控制全境局势之后,叶坤又亲自奔赴巴东九县,一处一处查看。

说是九个县,其实就是九个大一点的乡镇。

有的县城,就是个大一点的坞堡,四周挖了壕沟而已。

而且所有的县城,都已经荒废,被黄天道大军洗劫一空,烧成废土,已经失去了居住和防守功能。

叶坤从平野县征调部分民夫,和东巴郡的兵卒百姓一起,将几个废弃的小县城,全部拆了。

能用的旧砖和石头,拿去修建新村。

只保留三个稍有规模的县城,修修补补。

新村都经过了规划,一百户为一村,每个村子设置两个村长,纳入编制,按月发工资。

叶坤调研过,百户村的规模最合适。

那些大坞堡,住了几千农民,耕地几万亩,面积铺展太大,百姓种地就跑得很远。

有的耕地在十里之外,从家里去田里,就要花两个小时,种田回家,也要花两个小时!

时间都浪费在路上。

施肥收粮食,还格外累人。

建设小村庄,耕地放在四周,显然更加合理。

乡绅们喜欢建设大坞堡,一是因为土地兼并的结果,一个是为了抵御乱世之中的强盗和乱兵冲击。

叶坤现在占据了东巴郡,有信心保境安民,所以只设置小村庄,尽量减少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