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多干点实事来的实在。
竹兰叹气,“说来津州的情况算是不错的了,也不知道京城几个地方如何了?”
周书仁靠着椅子喝茶,“京城会乱一些,附近的难民最想去的是京城,京城的难民最多,哪怕有准备,一时半刻也安顿不了。”
尤其是京城可是寸土寸金,人口密集,房屋空置的不多,安置的比较麻烦了。
次日,津州衙门前排满了来捐粮食的马车,周书仁出门转了一圈后对着汪苣道:“一定要写明了明细,对,还要用大字写。”
汪苣语气激动,“是,大人。”
周书仁拍了拍汪苣的肩膀,这几日汪大人有些兴奋,“淡定。”
汪苣心里淡定不了啊,他到这个岁数经历过几次雪灾了,王朝建立的时候,发生雪灾百姓是真的惨,朝廷没银子,粮食又不够,百姓穷苦,一场灾难死了好多人。
后期好了一些,前几年也有过雪灾,他那个时候就在津州了,可依旧处理的不理想,什么都缺,还是死了不少老人和孩子。
今年的雪灾,他是最轻松也是最有底气的了,他是真佩服周大人,他不求跟着周大人吃上肉,多喝些汤也好,哎哟,今年雪灾没死人,一点乱子也没有,这是政绩政绩!
周书仁到津州后,一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衙门官员的办事效率,一笔笔的捐献记录下来,一点都没出现混乱,周书仁对此很满意。
京城,太子站在临时搭建的粥铺内,幽幽的道:“哪怕有了准备,可不少难民依旧没地方安置,这天气比往年的温度都低,防寒的棉衣已经没了。”
宁绪双手抱在胸前,“太子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他这些年没怎么回来过,可该知道的都知道,像今年处理这么迅速还是第一次。
太子,“并不是我做的不错,而是周大人的办法不错。”
宁绪听了不止一次周大人了,侧头看着太子眼里不掩饰的欣赏,笑了笑,“时辰不早了,皇上还等太子。”
太子无语的看着三舅舅,说来,这人还真是明目张胆啊,因为不会有人猜到是宁三郎,竟然直接跟他出来了,抽搐着嘴角,“好。”
回城的路上,宁绪坐在车窗边,他跟着出来是为了太子的安全,他这些年探子的身份养成了不信任任何人,太子对宁家的意义太重要了,宁家付出了几辈人,求得就是后辈子孙的昌盛,谁出事太子都不能出事。
宁绪注视着街上的一些施粥棚子,拧着眉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