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钻进了刘彻的耳朵。
他很平静。
甚至有一些欣慰。
内讧很说明问题,通过内讧说明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卫青在太尉府,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考试取材在军中受到反对这一点都不出刘彻的预料,他也从来没有想着在军中施行这一套。
在他眼中如今的大汉军队已经趋于完美,实在是没有改革的必要。
只有云琅的做法啊出乎了他的预料,他知道,考试之说大半出自云琅之手,只是刘彻不知道云琅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样的用意。
他权衡过开始抡才之说,问询过内廷的官员,也询问过董仲舒这些人的意见。
这些人给出的答案都是正面的,通过考试取消荐举制度,对官员的权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朝中官员的近亲繁殖。
因为寒门子弟终于有了一条可以上升的通道,对国朝的长治久安是有好处的。
不仅仅如此,这对遏制豪族无限制的扩大变强也是有好处的。
所有的官员最终都要获得皇帝的同意才能正式任命,如此一来,官员的推荐作用被降低了,也就是彻底的确认了——恩出于上这一皇帝的终极权力的形成。
一个人做事情,并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行的政策,一定是有私人原因的。
大公无私这种事,刘彻是从来不相信的。
现在,他搞不懂的就是,云琅的私欲到底表现在那里?
刘彻不信,云琅他真的认为他西北理工出来的弟子,果真就能在大比中获得全胜?
即便是霍光,张安世这两人表现的如何妖孽,刘彻还是不在乎的,他麾下的妖孽更多,还不是一样乖乖的低头干活,且任劳任怨。
一个国朝不出现几个妖孽算什么国朝,能降服妖孽的皇帝才有君临天下的资本。
就算是西北理工门下的曹氏子,霍氏子,云氏子,李氏子统统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刘彻也只会欣然笑纳。
因为他早就发现,只要控制得当,妖孽其实真的很好用。
云琅在太尉府的表现让刘彻非常的欣慰,至少云琅在反对军中以考试论英雄的做法。
这就证明了,云琅没有害大汉国的意思,他也知晓如今的大汉军队没必要大动。
至于霍去病提出百夫长以上军官必须识字这回事,刘彻却是认可的。
在不久的将来,大汉军中的百夫长很可能就要担负起保证一地百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