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4 / 7)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2614 字 2个月前

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肥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铃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230)阳明病,胁下?革更?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革更?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