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匹敌去纳兰草场还没有回来,所以李叱不只是亲自上场操练士兵,还要亲自制定军纪军法。
事实上,李叱对于燕山营士兵就几乎没有满意的地方,和他车马行里的队伍比起来,大营里的兵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除了李叱的那一百名亲兵之外,剩下的几百人队伍,李叱又挑出来一百人去领兵,一人领百人,剩下的也都分派下去为副手,或是队正。
昨日校场集结之后,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留下,黄金甲的那些亲信,就算是虞朝宗说过既往不咎他们也不敢留下。
哪怕是光溜溜的走,也觉得比留在这早晚都会被人害了性命要强。
李叱得知之后,也并未派人去追,他知道问题所在,但要改变,非一日之功。
以前燕山营分成各个营寨,各位当家手下都有兵马,这些当家的在虞朝宗之下,看似团结紧密,实则勾心斗角。
不管哪个当家的,都是不遗余力的把自己营寨兵马变成私兵,只听他一人号令。
虞朝宗带兵出去,众人还会遵从,若是虞朝宗不在的时候,这些当家的谁又会服了谁。
所以各营的士兵其实并不算和睦,暗地里争强斗狠的事,在燕山营也比比皆是。
李叱要改变这些士兵,就先要从如何做人改变。
如今燕山营经过连番的变故之后,剩下兵马大概一万人,李叱把车马行的老队伍都分派下去,要以人心改人心。
李叱又改变燕山营军制,这一万人的队伍,定为一军。
五人为五人队,十人为十人队,各设队正,十个十人队为团,设团率,三团为旅,设旅率,三旅为标营,一标营总计兵力大概能达到一千二百人左右。
按照李叱的要求,十标营为一军,算上回归的信州兵马,正好可以设立一军,一万两千人左右。
而柳戈的三千精锐,则为李叱的亲兵营。
如此建制,一是从大楚府兵建制学习而来,二是从李先生当初留给李叱的书册中学来。
队伍有了建制,有了各级军官,和之前的散沙模样便截然不同。
还有山寨里的自认为已在燕山营多年的人,打算去找虞朝宗告状,说李叱这就是要把燕山营毁掉。
虞朝宗谁也不见,有什么想说的,只管去和李叱说就是。
有了军制,再谈军纪,李叱在改军制的第二天就让人张贴告示,列出十一条军纪,这十一条军纪也是根据李先生留下书册中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