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郑和下西洋(2 / 3)

不爽,若是可以,他非得把阿鲁台剿灭不可,谁知他运气还挺好,被他逃过一劫。

也不知大儿和大孙有没有继承他的能力……

【朱棣的目光并不只凝聚在国内,他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海外。明代初期,经济逐渐恢复,手工业也也有了很大发展,明初更是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造船业,航海技术也愈发成熟,人们开始在航海中使用罗盘,朱棣又有意沟通域外国家,这对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础。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一直都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有说是为了宣扬德威,也有说是为了军事目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郑和下西洋都将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嬴政颇为感兴趣:“海外?”

据他所知,本朝和他国是有一些贸易往来的,但海外的国家还是闻所未闻。

海外……他面色一冷,又想起那杀千刀的徐福了,骗了他的钱跑到海外,虽然这事还没有发生,但一想到自己被骗,嬴政的怒火就噌噌往上涨。

朱元璋若有所思,因着之前国内局势不稳,倭寇又不时劫掠,为着防止有人和海外势力勾结,他禁止民间私自航海,但他对海外来朝贡的国家还是很友好的。

看到后面,他嗤笑:“找朱允炆?未免也太高看他!”

朱棣激动地搓搓手,他已有沟通域外国家的打算,郑和此人忠耿,也是个人才,正是最好的人选!

郑和一怔,陛下派他下西洋?这样的重任,陛下居然交付到他的手上,如何不让他感恩戴德。看天幕的意思,自己名留青史了?!

【先说郑和此人,据说郑和本姓马,他的早年经历并无记载,有猜测他是在明朝平云南之战被明军所虏,进入南京皇宫,后被调往北平燕王府。《明史·郑和传》等史料模糊记载过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朱棣赐其姓为郑,对他十分倚重。与众不同的是,郑和是个货真价实的宦官。在我国,宦官、太监可不是什么好词。赵高、王振、魏忠贤等著名的宦官,无不在历史上遗臭万年。而郑和不同,提起这位人尽皆知的宦官,人们往往不会嫌弃,反而敬佩。】

郑和目中含泪,内心振奋而感动。

他早年被军队掳掠,挨了一刀进宫做太监,又成了燕王心腹,外人看他如何风光,也会鄙夷“不过是一个宦官”!

宦官,是啊,身体残缺、失去男性象征的宦官,注定不被世人待见。

(最开始宦官并不全都是被**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