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旅长,咱反了吧(2 / 4)

兵支付共计一千万两白银的抚恤金,这笔钱需在一个月内完成交付。

三撤兵,十一国在接到一千万两白银的抚恤金之后的七日之内,须将天津的联军部队撤离,并承诺不再发起进攻。清廷需在交付一千万两白银的同时,释放联军司令部成员。

四划定使馆区,将京城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在区内华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两百人以内的军队驻扎。

五拆炮台,拆除大沽至京城的所有炮台。

六清**承诺镇压反帝斗争,禁止华人组建,或参与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

七对德、日两国谢罪,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八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

九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与列强交流的机构。

十处死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王思锐。

前面的九条双方是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拉锯战,这才最终达成的一致,而这份条约与历史上真正的条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实际上改变还是不小的。

赔款方面,从4.5亿两白银改为了三千万两,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利息,这也不会导致清廷在短时间内国力乏空。

划定使馆区方面也有一些更改,最重要的是各国最多不得派出高于两百人规模的军队,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派遣的驻军只能保护使馆区内人员的安全,而没有发起战争的能力。

这一点可是尤为重要的,历史上的这一条条款并没有限制驻军人数。

其次便是拆除炮台,虽然同样是拆了炮台,可沿线地区却并没有联军驻军,这就是最大的改变。

其他的条款相差并不大,只有第十条的出现却很让人意外。

王思锐作为战争中后期才加入的一名新人,在这份条约上竟然被冠以了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这一称号,而且还被单独的列出了一项条款,这足以显示列强对于王思锐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前面的九个条例一共商议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最后的第十条,双方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便达成了一致。

很显然,不想让王思锐活下去的不仅仅只有洋人,还有清廷。其实后面的谈判不让王思锐参与,亦劻当时就有这方面的考虑,结果他还没开口呢,洋人那边就主动的提出来了。

虽然双方签订了条约,但是这份条约并没有执行完毕,所以整份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