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从而再次被大汉“政权”的正统性接纳。
是的
此时的咸阳学宫已经开始衰败了。
因为他丧失了“正统性”。
在咸阳学宫中读书许多年,甚至不一定可以毕业,虽然可以学到真本事,但那又能够如何呢?
学到了真本事,也不会被直接接纳入朝堂中。
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国子监”则是不同。
国子监较之咸阳学宫有三胜。
一胜:门槛低,咸阳学宫会筛选一部分精英学子进入学宫学习,而国子监则是许多人都能够考的上的。
二胜:正统性。咸阳学宫已然是上一个朝代“秦”的正统学宫了,即便咸阳学宫早早的投诚,可那又如何?当权者还是会怀疑他们,怀疑从咸阳学宫走出的学子到底忠诚于“谁”,而国子监则是高皇帝亲自设立的。
这正统性无法媲美。
三胜:毕业率。
咸阳学宫的“毕业率”简直是感人,在学宫中苦读十年,甚至不一定能够得到学宫的承认。而且得到了承认也没有什么用,它的风光早已经不在,你不能够凭借这个“认可”直接为官。
国子监的“毕业率”很简单,只要伱能够老老实实的念书,三五年的时间熬着、排队也是能够轮到你的。
且,只要你得到了这个“认可”,你出来之后最次也是一个地方的“县丞”,甚至运气好的话可以被分配到“县令”的位置,这直接就是一县之主了。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国子监当然超越了咸阳学宫许多。
所以,此时的贾谊才可以拍着胸脯做出这样的保证,他拍着胸脯告诉刘武,他们一定能够做出一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刘武自然也是相信的,他只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要得到东西之后再去接纳儒家而已。
儒家会答应下来,自然也是因为刘武的身份太合适了。
简直是下一个“天子”。
出身庶子、长兄被天子说“不类己”、自己的母亲很宠爱他、这一系列的条件下来,简直是在刘武的身上写了一个“皇太弟”的身份了。
后元四年,秋。
长长的秋日袭来,席卷了整个长安城,无数金色的落叶掉落在地上,将地面都铺成了一层层的毯子。
朝堂上儒家十分老实,自从上一次和刘武谈过话之后,他们就一直保持观望,似乎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出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