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民,不可使由之?(2 / 3)

55岁,在古代那个医疗条件下,早已算是高龄,就算不受国君重用,也大可以找一避世之地隐居,但他并没有,而是毅然决然踏上了其他途径!

即便可能水土不服,即便可能死于刀枪之下,却依然试图在乱世之中,唤醒一个人人友爱的大仁之世!

别说现代人难以理解,就算是在古代也极少有人会认同,但他就是如此做了!

而且硬生生开创了一个影响世界两千多年,并还将影响世界的学派!

最让江逸感到吃惊的,是这位圣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关心过是否可以长生这个问题。

他第一个问的问题,是后世是否,人人有书读……

想到这里,江逸再看向这个比自己还高,却已经躬着背,连走路都十分困难的老者,心中的敬意,已难以言表。

“典籍记载,夫子这一路上并不平坦,尤其是途经陈国时,被陈国派服劳役的人将您围困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半道上,绝粮足有七日!”江逸说出了他认为最为艰险的一个时段。

那个时候,孔子59岁……

一个古代快六十岁、两米左右的人,绝粮七日还能存活,可想而知,后世说孔子能够‘以德服人’也并非没有道理。

这体魄和毅力,即便是年轻人都未必能行。

华夏观众听到这里后,也都忍不住敲击着弹幕:

“之前只知道孔子的言行被编成了论语,却没有想到他竟然受了这么多的苦!”

“周游六国,在我们看来多么潇潇洒洒的四字,可在那个条件下得多受罪?”

“不过孔子也**啊,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不就是**的思想吗?”

“说实话我觉得这句话一直很有问题,我觉得民可使和不可使后面都应该有一个逗号,孔子要想**还周

游列国有教无类干嘛,那不是愚蠢的打自己的脸?”

“唉,咱也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么断句的啊,那都是按照之后的理解来的!”

观众们在弹幕中对这句话的意思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一边认为孔子又不蠢,真不想开民智他收那么多弟子干嘛,都教来愚弄嘛?

一边则认为,孔子作为古人自然受到古代封建制度的影响,有些错误也很正常,后世只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以了。

再有一边便是认为,孔子的思想根本就没必要学,要学就学西方的,那才是最神圣的东西。

这点同样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