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2 / 3)

了个小热闹,心想华夏观众肯定又得被惹急了。

观众们自然忍不了,在弹幕中和泡菜人疯狂对线。

范仲淹看着时空之镜里的自己,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壮年时代,他笑着说道:“没想到后世还能记得老夫这点小事。”

“先祖您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饥荒还是水患,到了您的手里都不是问题。”

是不是以为范仲淹只是治理饥荒厉害?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城在北宋时的饥荒,苏城在北宋时的水患,这两拨大灾的治理,都离不开范仲淹的身影。

“范先祖还治理了水患?他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吗?”

“当然有了,我是他永远打不到的男人!”

“难道就我在害怕会再多个八百字出来吗,可别又让我们总结范先祖治理水患的经验啊,那可就凉凉了兄弟们。”

“卧槽,你这么一说也是,我突然后背有点发凉!”

学生们的心都跟着紧揪起来,这哪里是在看文化节目啊,简直像是在等待阎王爷的审判。

如何让观众们对一个节目失去兴趣?

答案是:让他们写观后感。

所幸,这是学校的强制性任务,现在就算学生们再怎么不想看,也还得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退了出去,打算等哪个同学写好了,借过来借鉴借鉴。

“那都是景祐元年(1034年)的事情了。”

范仲淹回忆道:“当年苏城连续下了数月的雨,江湖泛滥,积水无法退散,致使许多良田不得不被废弃,当时百姓们,可是颗粒无收啊。”

一想到这些灾祸,范仲淹眉头皱成了倒八字:“老夫到那里出任知府时,百姓们已经饿了许久了,大水一来,粮食就很难储存,当时的百姓们苦啊,不少百姓还不幸死在了洪水中,有的更是饿死,尸体泡在了水里腐烂发臭。”

“再那般下去,必会染上疾病,老夫初到时,也倍感棘手。”

江逸仔细注意着范仲淹的表情,从他的神色中不难猜出,当年那场水患的严重程度。

也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写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五月下旬。

睦州初夏的阳光照**一座府邸,范仲淹坐在主位上,拿着一份朝廷调令面露沉思:

“好端端的,为何要将本官调任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