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春雷”行动,渤海王的一生之敌(2 / 6)

之上。

“夫君请说。”蔡琰淡淡道。

“泰山郡守一职,空闲已久,无人主持大局,致使泰山郡黄巾猖獗,盗贼横行,百姓流离,清河朱灵,字文博,原清河都尉,率军攻取奉高,夺回郡治,又大举挫败黄巾西进企图,斩杀渠帅黄邵,诛杀俘获黄巾无数,于泰山有再造之功,国之重臣,不再年少,故本王有意推举朱文博为泰山郡太守。”

有朱灵主持大局,再配上诸葛珪佐以政事,应该能让泰山郡日趋稳定,这是收首要好处。

朱灵掌控泰山郡,相当于兖州有了刘擎第二块飞地,这是第二个好处。

通过与诸葛珪的合作共事,结交熟悉,日后徐州生乱,诸葛氏迁来魏郡,也未偿不可,这是第三个好处。

一箭三雕,赢就完事了!

“夫君,好了!”

刘擎凑上前去,瞥了眼帛书,字迹娟秀,赏心悦目,于是没有细看,就势揽过蔡琰细腰,笑道:“有劳昭姬了!”

觉察到刘擎的双手开始不轨,蔡琰俏脸一红。

“夫君今日何故这般客套。”蔡琰轻道。

随后,刘擎不知从哪摸出一只锦盒,放在案前,凑近了蔡琰耳旁道:“这是本王回来时,绕道卢奴李氏,得来的李延年曲谱。”

刘擎端详着蔡琰的俏脸,眼眸,琼鼻,唇脂,越看越醉人,直想啃一口。

听得李延年名字,蔡琰顿时双眼一亮,显得明媚不已。

“竟是李大匠之作,此乃李氏珍宝,夫君是如何得来的?”蔡琰言语间透着好奇,对她来说,没落的李氏,依然比强势的甄氏更知名。

“李氏家道中落,即便有些资财,亦是他人砧板上的鱼肉,李家主倒也精明,知道区区资财,难以为继,故而傍上本王大腿,他送出这些东西,亦是转型的决心。”

抛弃旧日光辉,放弃倡艺传统,紧紧拥抱时代。

别的不敢保证,刘擎敢保证,只要李氏抱紧大腿,献上忠诚,日后重新成为二流势力,也不是不可能。

“乱世之中,若不转型,确显乏力。”蔡琰感慨一声,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蔡氏。

蔡氏书法,治学,音律,皆闻名于天下,然而却抵不过黄巾的一把刀,昔日若非刘擎,蔡琰不敢想会是何种处境。

蔡氏若非刘擎庇护,乱世之中,恐怕也会堕入末流。

想着,蔡琰心中洋溢起一阵暖和,双手轻轻捧着那本曲谱,顺势瘫软到刘擎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