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谁著史(上)(2 / 3)

扬明 柯久 1284 字 2023-06-10

显然知晓以他们的身份能够出现在南书房中旁听已是天子开恩,岂敢奢望拥有此等殊荣。

"谢陛下。"

又是冲着上首那道有些消瘦的身影拱手谢恩之后,南书房中的重臣方才按照官阶次序依次落座。

"诸卿应该都知晓三边总督发来的奏本了罢。"

沉默少许,大明天子清冷的声音在南书房中悠悠响起,开启了时隔一月之久的"君前奏对"。

因为昨日凯旋的时候,朝中臣子以及在京的宗室藩王已是在永定门外迎接,一些无谓的吹捧和仪式已是完成,朱由校便直接点出了今日的主题。

"陛下,恭顺侯吴汝胤整顿边镇不利,险些闹出兵变,臣请陛下降职,召恭顺侯回京。"x33

话音刚落,便见得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员跪倒在地上,铿将有力的声音响彻在众人耳畔,令得南书房中的不少臣工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瞧这人所身穿的青色官袍以及所站的位置,即便不是风闻奏事的御史,便是六道言官。

依着三边总督孙传庭及延绥巡抚陈奇喻所奏,恭顺侯吴汝胤在延绥镇手段颇为激烈,强行追缴卫所历年所拖欠的钱粮,继而导致军队哗变,令得士卒负气出走。

虽然没有酿成"兵变",但也办事不利,绝不可令其依旧待在延绥镇。

"准了。"

"召恭顺侯回京。"

闻听此话,案牍之后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稍作思考之后便是点头同意。

虽然延绥巡抚陈奇喻在呈递上来的折子上主动请罪,言说这"清屯充饷"乃是二人共同所为,并非恭顺侯吴汝胤"独断专行",但事已至此,多说亦是无益。

更何况,以现如今陕北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怕是不宜开展"清屯充饷",免得令得本就复杂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吾皇圣明。"

听闻朱由校允准了自己的建议,那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中年人脸色便是一喜,下意识的便打算"乘胜追击",不料却被身旁的袍泽轻轻的拉了拉衣袖,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x33

那恭顺侯吴汝胤的祖上可是蒙古人把都帖木儿,于永乐年间主动投诚大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