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考虑到了很多情况,例如殿试时,张唐卿不可能走在张桂山前面入宫,对于这种情况,晏殊已经想到了应对之法。
唯独没想到张唐卿会以奏本的形式请辞会元。
晏殊在奏本上批复:“科举考试非儿戏,也非张家家事,父子同榜,乃我朝之盛世,名次断无更改之可能。”
晏殊批复完后,转给了李迪。
李迪看了看,觉得晏殊批复的很好,写了个可,随即送进了后宫。
夜色已深,刘娥已经在垂拱殿内看了一天奏本,此刻正老眼昏花。
洪山心疼的说道:“圣人,您该休息休息了。”
刘娥无奈的说道:“这么多奏本,怎么可能休息啊,哎。”
洪山劝刘娥早休息,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反正刘娥也不会听他的,他这是尽奴婢的本分而已。
如果在几年前,刘娥丝毫感觉不出累,甚至有点乐在其中的感觉,全力是治愈任何疾病的良药。
但是自从六十岁那一年大病一场后,刘娥感觉连夜批阅奏折有点力不从心。
刘娥曾经想过,让赵祯亲政算了。
但是刘娥不敢。
因为赵祯并非亲生,像一根刺一样,始终扎在刘娥的心头。
一旦赵祯亲政了,她隐瞒了二十多年的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了,到时候,她如何自处?
所以,刘娥不敢松懈半分,她想一直干到死,等她死了,秘密就不会成为她的把柄,唯一可虑的就是刘家人怎么办。
好在,李宸妃过世时,经过吕夷简的提醒,刘娥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到时候赵祯看在刘娥的这一系列安排上,也许会放过刘家。
“哎,张爱卿都老了,想当年,予帮着先帝处理政务时,张爱卿是何等的风光啊,如今也老了,洪山,予记得张知白今年六十五了吧?”
“回圣人的话,好像是六十五。”
刘娥拿起朱笔,第一次拒绝了张士逊请辞的要求。
这是应有之义,总要挽留一下,等张士逊再次上奏本请辞时,刘娥才会顺水推舟同意。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张士逊肯定会请辞成功,但刘娥不能在他第一次请辞时就同意,好像刘娥多么希望张士逊赶紧滚蛋一样。
经过挽留一次的程序,君臣面子上都好看。
刘娥放下张士逊请辞的奏本,再次拿起一份。
“今天这是怎么了?都是请辞的?张唐卿好好的,请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