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力。
“高度三百英尺,到时候了!”徐苍收敛起狂乱的笑声,龇着牙:“襟翼五!”
机长一惊,收敛心神,立马按照徐苍的要求将襟翼从一的位置放到五。然而,还没有等到液压系统将襟翼放到五,徐苍马不停蹄地下了另外一个指令:“放轮,襟翼十五!”
在这样的情况下,襟翼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单发的标准落地构型是襟翼十五,但是并没有标准的双发失效的落地构型。
跟单发着陆的标准不一样,双发失效落地并没有一个足够清晰的标准,因为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落下去有极强的运气成分,甚至波音公司对双发失效要不要落到跑道上都没有明确规定。
真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用什么构型,不管是落到哪里,不管是用什么手法,只要能落下去,那就是正确的法子。
既然襟翼位置如何没有标准,那就应该明白什么是轻重缓急,而且要命的是起落架释放锁定是需要时间的,不能再等了。
一般来说,放下一级襟翼是需要等到上一级襟翼放下到位后才进行的。可这一次,徐苍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
机长这时候也豁出去了,还顾得上其他?直接将起落架手柄放下,同时将襟翼手柄放到十五的位置,也不管襟翼指位表了。
动作之间,飞机又是掉了一百英尺,机长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在旅客广播中迅速喊了一句:“高度两百英尺!”
接着右手摸到顶板上的增压面板想要先行关闭组件电门,只是碰到组件电门开关的一刹那才想起来由于双发熄火,两个组件都已经没有增压。
按理说,此时舱内的增压空气应该已经泄露得七七八八了。不过,机长还是将增压方式选择器转到了人工位,将排气活门扳到了打开位直至指示器指示排气活门完全打开。
虽然在现如今的状况下,这个操作显得有些多余,但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是可能出现由于舱内外压差而导致无法打开舱门的情况的。而这事儿发生在撤离时,着实是要命的,机长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随着襟翼和起落架的放出,飞机在短时间内不但没有下降,甚至在一瞬间改平了。可是,在转瞬即逝的上升气流的消失下,起落架和襟翼的初始上仰力矩同时消失了,飞机在通过最后两百英尺的高度后开始进入快速下降阶段。
两百英尺也就是六十米,看似不高了,但还是致命的!
“太快了,下得太快了!”徐苍心头一紧,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