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他最终选择了往官宦人家的方向发展,砸钱让子孙读书,走上了明清时江南很多豪商的路子。
不过清朝科举对出身有限制,唱戏之人往后数三代不得参加,班主及他父亲还好,虽经营戏班,但未曾登台唱过戏,花钱疏通后不会影响,不过班主爷爷却是正二八经登台唱过半辈子戏,疏通不了,所以班主的子一辈没有是没资格参考的。
….子一辈不行,那就孙一辈来,班主几个儿子都早早成亲生子,在重金请来的老师教导下,还真有几个孙辈成绩喜人,有望考上秀才乃至举人。
可惜大清…亡了!科举…也没了!曾经“学有所成”的孙子,成了别人口中的酸儒、腐儒……
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班主,依旧不死心,一面动用金钱人脉,借着时局混乱,给那几个孙子安排了公职,可惜在新学当道的背景下,都没激起什么水花。
另一方面,就是立马把家里的老夫子全辞了,重金骋得留学归来的新学教师教授后辈。
当许博文才六岁,而且是二房侧室所出二子,也就是班主二儿子侧室生的次子,而班主二子也是侧室所出,他就是庶出中的庶出,在班主儿子所生的一大堆孙子里,基本无人问津。
而因班主的遭遇,许家几子对祖业的戏班子,谁也不想接,但许家产业跟戏曲紧密相关,又不得不维持着这支戏班,推去推来,最后推给庶出的二房。
对于戏班,二房也不想过多理会,最后被推给侧室的父兄,侧室父兄虽是清白之家,但生活贫苦,也没心思挑挑捡捡,全家上阵,对戏班子尽心尽力。
许博文幼年时是个小透明,跟家大大小小的堂兄弟玩不到一块,倒是跟在戏班的表兄关系融洽。
可能是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其他缘由,年幼的许博文,对戏曲和舞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庶出的他,从小生活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心理敏感,心思细腻,性格谨慎,心智早熟,很清楚这么做会惹出什么麻烦,从不曾表露,只是有时会盯着戏台和排练的演员发下呆。
可惜有的东西就像弹黄,你越压反馈回的力越大,戏曲于许博文就如今天的游戏与孩子,你越不让他碰越不让他玩,他就愈发的好奇愈发的向往愈发的想,直到有一天疯狂反弹……
许博文也一样,随时间的推移和增长,那事儿就像小猫挠着他的心,愈发渴望,慢慢地,独自一个人时,就偷偷学着演员练习比划。
到后来,一直没被发现,胆子就大了起来,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