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荣成县(3 / 4)

次被搁置。

清雍正三年裁卫之议又起,兵部行文裁卫。贡生吕曰卓冒昧渎陈,要求不裁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于是此三卫又保留下来。

到了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奉旨率员到登州裁卫,达成了裁卫。

雍正十三年四月,兵部议定后,雍正帝下诏裁卫,设荣成、海阳二县。至此,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全部裁撤。

清乾隆元年荣成县第一任知县、江苏进士罗克昌到任,着手修复城门、城墙、县署等建筑。

并开凿护城壕、修复环城跑马道。他将原成山卫守备署作为临时县衙门,随后在成山卫旧址修建荣成县衙与县城。

乾隆二年县衙建成,县衙占地东西100余米,南北50余米,朝南开有1个正门、两个侧门。侧门内左有土地祠,右有监狱,其偏东方向为典史署。

正门最为气派,内有仪门,进仪门有大堂三间,为知县升堂理事之处,堂后即知县宅邸。

县衙内还设东西廊房,为办公之处。乾隆四年县城修缮完毕。

北城门之名继续延用“武宁”,东城门之名由“永宁”改为“永泰”,西城门之名由“迎恩”改为“天顺”,南城门之名由“镇远”改为“文兴”。

四个城门都是有青瓦、立柱、吊檐的门楼,北城门外有吕祖阁;南城门外有天坛、社稷坛、三官庙、鲁班庙及京城匠人修建的南戏楼。

东城门外有神农坛、龙王庙等建筑;西城门外有厉坛等。当时,人们称这里为“小BJ”,主要是因其布局完全仿照BJ紫禁城样式建造。

甲午战争爆发,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县衙被烧毁。清光绪二十年荣成县知县又把原明朝用过的卫府重新修复,作为县衙办公处。

据传,关于荣成县县衙的选址,还有一个“称土选县衙”的故事。

当年不夜村和成山卫等四个地方,为争县衙选地,互不相让,主事官员便想出了一个“称土选县衙”的办法。

让四个地方的代表各取当地一定量的细土,并当众称重,哪个地方的土重,就把县衙建在哪里。M.

结果成山卫的代表在土中掺上了些细铁沙,侥幸胜出。最后,主事官员按照约定把县衙建在了成山卫。

地方传说这种东西真假难辨,但是在这地方有这一类的传说,至少说明荣成县的老百姓有自己的为人处事智慧。

对李云龙来说聪明人总比笨蛋有点用处,否则这地方的人都笨得和木头疙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