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名人聚会(2 / 3)

忌空洞,要针砭时弊,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解决之道······”

苏轼满肚子学问,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可他并没有发现桌上的前辈都沉默了,因为他的话太过狂妄,把前朝最有名的才子都给批评了一通。

苏辙注意到气氛不对劲,偷偷扯了扯哥哥的衣袖,苏轼这才停下来。

苏辙连忙替哥哥圆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圣人孔子也会猜忌学生颜回偷米饭吃。学生最崇敬的当属杜甫,只他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足以让后世之人顿生敬佩。这样的情怀和胸襟才是读书人应该追求的理想,功名利禄到底也是过眼云烟。”

席上之人皆点头称赞。

但所有人都看出,苏轼虽有才但恃才傲物,苏辙虽是弟弟却更显稳重。

苏轼虽狂妄,但欧阳修却爱他的直爽和才情。

接着梅尧臣问道:“苏二郎,你的那边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正好是我批阅。当时我就有一个疑惑,正好今日向本人讨教讨教。”

苏轼拱手道:“讨教不敢,梅大人不知哪里疑惑?”

梅尧臣道:“文中你用了一个典故,说“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个典故我不知出处,可否告知?”

苏轼刚刚中了进士,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席上诸位前辈都对他赞赏有加,不仅有些飘飘然,他顺口胡诌道:“此典故出自《三国志·孔融传》。”

此话一出,众人皆沉吟。ωωw.

今日列席之人都是大宋的才子文豪,可他们怎么想也记不得《三国志》里有这样一个典故。

欧阳修叫来了家仆,吩咐他去书房拿出《三国志》来找一找,苏轼急忙道:“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公大惊,问出自何典故。孔融答曰:只不过是今人推测古人之时,想当然罢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典故是苏轼自己杜撰的。

顿时韩琦就有些不高兴,苏轼这个后生居然在众位前辈面前孟浪。

可欧阳修却毫不在意,反倒把苏轼夸赞了一番。

苏辙默默观察着席上大人物的反应和神情,趁间隙悄悄提醒哥哥说多错多。M.

苏轼倒也听弟弟的劝,若非他人问话,绝不多言。

酒过三巡之后,欧阳修叫来了歌姬,弹琴唱曲儿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