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遭遇危机(2 / 4)

雨停后,是晌晴的天,苏辙也松了一口气。

田庄上,众人起床吃早饭没看见两位庄主,还以为他俩在睡觉。

谁知,没多久两位庄主挤在一张蓑衣下从大门外走了进来,裤腿和鞋子全是泥。

管庄子的管家孙老翁很是吃惊:“两位大官人,你们什么时候出去的?老头子我居然一点都不知,真是该死!”

苏辙道:“孙老翁,不关你事。我们昨晚担心棉花出去看了一眼。”

孙老翁道:“庄子里这么多下人,大官人怎么不叫上人一起?又是大风又是雨的,天又黑,何必亲自去?”

再多的人也没用,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根本无法阻挡。

苏辙抬头看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晒上一天应该就没事了。

昨晚虽说是虚惊一场,可是苏辙又开始绸缪起来。

离收获还有月余的时间,若这段日子来场大暴雨就真的功亏一篑了。

本来眉州的光照就不足,再碰上水涝,棉花只能绝收。

苏辙想到了现代的塑料大棚,可是宋代没有塑料更没有可以搭棚的钢架啊!

在古代真的有种种的不方便。

接下来的日子,苏辙安排佃户开挖排水沟,给棉花植株绑上竹片、木棍加固。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尽管这些办法费时费力。

苏轼和苏辙一点也不像个农庄的庄主,和农户们同吃同劳动。

不过农户们也不奇怪了,因为他们祖上好几代都是为苏家种地,苏家纯善,对佃户都很好,也没有主君的架子。

而且这些佃户里,还有当年和苏轼、苏辙一同在山中迷路的小伙伴。

只是时光荏苒,小伙们都长大了,还娶妻生子,世世代代都为苏家劳作。

忙活了好一阵子,一日,任妈妈忽然来到了庄上。

任妈妈一到,就开始质问苏轼、苏辙两兄弟:“轼哥儿、辙哥儿,你们怎么在庄上住了半月都不回府?”

苏轼解释道:“妈妈,最近确实太忙了。您今日前来,难道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任妈妈道:“老婆子虽是你们的乳母,但也只是苏家的下人,有些话我本不该说,可是我在苏家多年,今日就**长辈的身份少不得说你们几句。”

苏辙温和道:“妈妈有话尽管说。您可不是咱家的下人,在我和哥哥心里,您就和我们的母亲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