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整顿吏治(2 / 3)

,你现在就命他们把百姓立即放了。”

苏轼道:“那群黑了心的狱卒该怎么办?我估摸着还有人同他们串通一气。大人,请您允许我彻查此事!”

宋选毕竟是官场老手,一听这事就知道牵连其中的下属一定很多。

可衙门本就人手紧张,若都查了去,空缺的位置一时半会哪里补得上?

就算补上了,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世人哪里逃得过一个“贪”字,又哪里抵得过银钱的诱惑?

宋选引导道:“子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啊!在这官场里,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保护好咱们自己。”

苏轼不忿:“可是大人,那群狱卒欺上瞒下,对百姓作威作福,是大宋毒瘤,如何能不剜除干净?”

宋选苦口婆心:“子瞻,咱们是一方长官,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还是得依靠下边的人去办事。咱们虽是上司,但也要懂得笼络人心。下边的人位卑职小,俸禄也很微薄,让他们挣点银子,却能替咱们用心办事。”

苏轼一直对宋知州很敬重,今日听了他的这一番言论,错愕不已。

苏轼爱恨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岂能为了自己官运亨通却损害百姓利益?

哪怕就是有人把刀架在苏轼脖子上,他也绝不会妥协。

“大人之言,下官无法苟同。下属挣的钱是哪里来的?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民生多艰,除了赋税还有徭役,若咱们官府还要从他们身上榨取银钱,无异于把他们推入深渊。”

苏轼深深作揖:“大人,此等风气,苏轼绝不能姑息。大人明哲保身,那么这个恶人就由下官来做罢!”

宋选没有想到苏轼竟那么刚毅,过刚易折,这在官场绝非好事。

之后,苏轼不顾宋选反对,执意严惩犯事的衙役,重重打了他们的板子。

不过苏轼还是没有做绝,给了衙役们选择,要么打入大牢,要么双倍吐出所榨取的银钱。

为了活命和自由,衙役们只能憋着气交了钱,就连杨石头也不例外。

何琛最聪慧,一开始就做得干干净净,后来又说服大家不要供出他,条件是他一半的罚金。

何琛家中有田有地,还有店铺,经过这一次几乎掏空了家底。

总之,所有人都把苏轼给恨上了,只是表面上谁也不敢说。

苏轼把百姓的损失双倍返还,可是,衙前之役并非废除。

虽然避开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