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爱莲说(2 / 3)

正在吃惊间,又听弟弟开口道:“叔父说得极是!嘴长在别人身上与我何干?咱们该吃吃该喝喝,该听曲儿听曲儿,该看美人看美人,神仙日子多逍遥!”

苏轼更加惊诧,这在弟妹面前老老实实的弟弟,原来也有放浪的模样。

陈季常给众人都倒了酒:“咱们今日该赏美景赏美景,该品美酒品美酒!”

言罢,陈季常冲船上的美姬招手示意,乐曲歌喉响起,简直就是人间极乐处。

此时的苏轼和苏辙才二十多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而周敦颐已经年近五旬,漂泊半生,难得有这样清雅的时刻。

身边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耳边是仙乐飘飘,望向湖面碧波荡漾,莲叶密密层层,莲花妖娆艳丽。M.

船行其间,搅动湖水,莲花和莲叶就如九天玄女随波舞蹈。

此情此景不禁让周敦颐灵感迸发:“子由,船上可有纸笔?”

韩世英道:“船上都是大学士,世英早有准备!”

跟在苏辙身边久了,韩世英也变得心细。

纸笔很快就铺陈在周敦颐的面前,不过短短的一盏茶时间一篇文章就一气呵成!

陈季常念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苏辙越听越熟悉,越听越心惊。

陈希亮道:“我替周公为这篇文章取名《爱莲说》如何?”

周敦颐大喜:“甚好!甚好!”

忽的,酒水进了气管,苏辙猛地咳嗽起来。

苏轼连忙替弟弟抚背:“子由,你怎么不仔细些?”

苏轼不知道苏辙的内心此刻是惊涛骇浪。

上一辈子学了那么多要命的古文,苏草就欣赏这一篇,字少还优美。

这一辈子没想到作者就在眼前完成这篇传世佳作,还是因自己造的东湖和画舫船!

苏辙开始思考,若他没有穿越到北宋,东湖会不会存在?

那么《爱莲说》是否会存在?

汴梁的夜市会不会如此繁荣?

为何汉堡和奶茶并没有流传后世?

自己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