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太后召见两兄弟(2 / 3)

繁忙,我也巴不得歇一歇,养养花逗逗鸟,含饴弄孙为乐。”

苏轼听得出来,太后这是有还政的心思。

是啊,曹太后温良恭谨,从未有吕后把持朝政的意思。M.

她只不过为情势所逼,才不得不垂帘听政。

苏轼躬身道:“微臣得太后信赖,一定会好好开导官家,让他早日上朝,临朝听政。”

曹太后微笑点头:“去罢!你先去瞧瞧官家。”

在福宁殿里,苏轼见到了皇帝赵曙。

早在官家登基之前,他曾有幸见过官家一面。

那时候的官家还是团练使,脸色红润,身材微胖。

不过几年时间,官家却多了白发,人也瘦削了不少。

经过两年的调理,赵曙的病情已经好了很多,性子不像之前那样暴躁,只是他变得沉默寡言。

见了苏轼,赵曙一点都不吃惊,因为之前儿子赵顼就刻意到他跟前提起过此事,试探他的口风,生怕父皇反感。

整个皇宫之中,所有人服侍皇帝都是小心翼翼,就连妻儿也不例外。

“微臣参见陛下!”

苏轼行了大礼。

赵曙命人给苏轼拿来了凳子,问道:“听说之前苏卿家在凤翔府任职?”

苏轼恭敬道:“回禀陛下,是的。”

赵曙好像对凤翔府很感兴趣:“那凤翔靠近西夏,你能否给我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边境事宜?”

苏轼道:“既然陛下想听,微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轼在凤翔府待了近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看尽了百姓凄苦,也走遍了凤翔府的名山大川。

他苦心孤诣为百姓谋福祉,也会抽出闲暇时间放松自己的心情。

加之苏轼的好口才,他把凤翔府的经历说得是绘声绘色。

当听到衙前之役对百姓的伤害时,官家会皱起眉头;当听到苏轼在太白山求雨成功之时也会跟着欣慰;当听说建造东湖,疏通灌溉水渠之时,官家甚至会发出赞叹。

无疑,官家是被关在皇城里的囚徒,借助苏轼的眼睛游览凤翔。

另一边,给颍王讲课的老师有多人,而韩绛、韩维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两兄弟常常会在授课之后,同赵顼展开讨论。

妹妹赵顼问起感兴趣的观点和主张,兄弟俩常常会说这是王安石的看法。

这一次课后,韩氏兄弟又一次在赵顼面前提起了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