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苏轼与王安石的第二次交锋(2 / 3)

盖着,像是吃的东西。

苏辙进了殿门,先是冲着赵顼作揖,然后把竹篮放在了他面前。

赵顼笑了:“三郎这是要贿赂我?”

苏辙没有回答,而是拿走纱布,竹篮里边摆着几个圆圆的饭团。

赵顼又打趣道:“三郎该不会以为几个饭团就能让我改变主意?”

苏辙低低道:“所以官家对我哥哥,对苏家有了处置的决定了吗?”

“我打算让苏轼去湖州。”M.

赵顼等着苏辙求情,可他并没有听到关于求情的任何一个字。

只见苏辙拿起饭团递到赵顼面前:“官家尝尝看!”

饭团里有梅干,外边还裹着一些黑色的碎屑,赵顼瞧不出来那是什么。

苏辙见赵顼迟疑,想起皇帝吃的东西都是要经过验毒的,于是自己咬了一口,道:“官家现下可以放心吃了罢?”

苏辙本打算给赵顼重新拿一个,谁知赵顼直接拿走了他手中方才咬过的那一个。

也对,这个饭团无毒,谁知道另一个饭团有没有?

苏辙暗暗自嘲着。

饭团里好像还放了酱油,不会太寡淡也不会掩盖米饭的清甜。

赵顼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边吃边问:“三郎,这酱油和梅干我是知道的,只是这外边的碎屑是何物?”

苏辙恭敬回答:“是紫草,我把它放在炭火上烘烤过,味道会更鲜美。”

赵顼道:“人人都说苏轼是美食家,我看你也不遑多让!”

苏辙笑了:“有怎样的哥哥当然有怎样的弟弟。”

“三郎,为何你今日请我吃饭团?”话音刚落,赵顼就想到了什么,“我听说你最近在种水稻,莫非这就是你种的?”

苏辙微笑点头:“没错,这就是微臣从交趾引进的占城稻。刚好收成,我就做成饭团让官家尝一尝。”

赵顼赞叹道:“味道果真比大宋的米饭更软糯!三郎,你呀就是有生意头脑!”

苏辙道:“占城稻适应能力强,而且亩产比大宋原有的品种高出三成。如果能够推广到大宋全境,那么百姓的口粮就有了保障。”

听着苏辙的描述,赵顼心中一动:“所以三郎试种水稻是为了大宋百姓?”

苏辙道:“百姓是大宋的基石,百姓有好日子过,才能保证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

赵顼很愧疚,三郎分明处处为自己着想,可是他却在众多的流言中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