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观误国啊!(3 / 5)

力的发展,也就限制了社会认知到科学的转变。

朱祁钰来到了文华殿,准备召开廷议,今天的廷议就一件事——奇观。

内承运库太监,计省提督太监林绣开口说道:“陛下,臣大概算了算,仅仅是顺天府就有三千余里路的道路硬化的需求。”

“如果算上九龙驿路,初步就有六万里的道路硬化需要。”

“如果想要完全四通八达,大约需要三十余万里,累年三十余年,按每一里五百银币核算,这大约就是1.5亿银币。”

金濂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眉头紧皱的说道:“1.5亿银币?这也太多了吧,林大珰,一里就需要五百银币的造价吗?”

林绣推过去一个账本说道:“这是物料、工料、运费折合出的数字,只是一个约束,实际核算下来,只多不少。”

正统元年,部分正赋折算之后,大明朝一年的银税大约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上下,把所有的正赋折算之后,大明一年赋税不过一千五百万粮银币。

可是大明的财政是负数,每年都在赔钱,入不敷出,根本没有结余,也就陛下登基之后,朝廷才开始没有赤字。

这才富了几日?就又要捉襟见肘了吗?

这石景厂搞了个水石灰,要硬化路面,居然一里路需要五百银币!

这半步(大约一米)就需要一枚银币之多?

不都是些石头吗?

林绣继续说道:“如果遇到山坡、河流、断崖等地方,还要再加钱的。”

金濂感觉自己已经不能呼吸了。

还没开始就提出要加钱,这不是要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命吗?

把他金濂卖了,也不值1.5亿银币啊!

金濂俯首说道:“陛下,得缓缓图之,三十年三十万里路,实在是太多了。”

修路是实现生产力提升的必备条件,货物沟通不畅,谈什么生产力提升?谈什么大规模生产?谈什么大明朝社会认知到科学萌芽?

“朕知道很贵,但是好处很多,其回报绝非1.5亿银币可以衡量的。”朱祁钰对着金濂说道。

这其中的经济规律,不需要朱祁钰言说的太过于明白,金濂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他只是怕花钱而已。

每个国家在步入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都有基建的过程,而基建的程度,和李宾言提出的六等星秩的国家之秩又有极大的关联。

比如美利坚,在深陷导致世界大战的经济危机之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