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文状元班超,武状元陈汤(4 / 6)

哥班固效忠于隋国,可弟弟班超却并不看好杨广,并在得知大秦开科取士后,毅然决然的前往大秦参与科考。

科举考试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任何一个第一名都极为难得,而能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了第一名,则被称之为连中三元。

班超就是连中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他都是公认的第一名。

法正和荀顗都是颇有名声的才子,也是本次科举的状元种子,他们在乡试和会试中也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可惜的是最终都在殿试中输给了班超。

本来寂寂无名的班超,却因击败了法正和荀顗,以两人作为阶梯,一下子名声大噪起来,成了炙手可热的红人,最终被嬴昊封为左冯翎郡丞。

至于榜眼法正和探花荀顗,则一个被封为常山郡丞,一个被封为代郡郡丞。

郡丞之职,和郡守平级,乃是一郡之地的二把手,一般都是出仕十几以上的官吏,才有足够的资历担任这等要职。

班超法正荀顗三人,不过才刚刚出仕,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就担任郡丞这等要职,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而这也是科举一甲才会拥有的特权。

至于剩下的191人中,二甲的61名进士,也同样被嬴昊授予官职,不过大多都是一县县令,或是郡级门下五吏这类的官职,也就是: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

汉三公、郡守、县令,均以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为门下五吏。

至于三甲的130人名同进士,则被嬴昊授予县丞,县级门下五吏之类的官职。

大秦第一次开科取士,一次性就取仕194人,并且都授予了官职,这让那些落榜仕子羡慕的要死,深恨上榜之人为何不是自己。

但是没有办法,落榜了就是落榜了,只能回去继续苦读,等到两年之后在继续参加科考。

大秦文举结束之后,紧接着举办的就是武举。

武举制度创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

隋魏两国虽举办了文举,但却并未实行武举,所以大秦武举,自然也就开了先河,乃是首创。

武举考试没有文举那么复杂,主要分为前六考和后四考。

前六考分别为:形体、骑术、射箭、负重、武艺,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