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兴官营铁厂,刘鳞长进谏(1 / 5)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正文卷第165章兴官营铁厂,刘鳞长进谏刘鳞长作为监国府主管工业司的协理,又曾在大明工部任职多年,对钢铁业的政策以前是有所思考的。

他闻言出列道:“臣以为官办铁厂照以前的规矩**即可,只是需要厘清人事,严查严惩其中的贪污**。

至于铁业课税,一是严查民间私营铁矿、铁厂数目,全部进行登记造册,并关闭违法违规开设的铁矿、铁厂。

二则,以前我大明铁课为十五税一,而今天下动乱,正是需要用铁之时,可改为十税一。”

刘鳞长这番话说完后,殿中其余人都一时没说话。

因为这方面的事情,不论是李岩还是军器局两位大使,都不如刘鳞长见识高广,也不如他有发言权。

朱媺娖却是昨晚和郝光明一起研究过大明在铁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可以说是狠狠增长了一番见识。

任何一个国家、朝代在最初建设时期,对钢铁都是极为需求的。

所以即便是传文中不重视工商业的朱元璋,在大明建国之初,不仅尽量承接了大元的钢铁工业、工匠,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比如说在全国各地合适的地方建立铁冶所,也即是官办铁厂。

根据郝光明查到的资料,洪武年间大明官办铁厂最多时有十三处,到了永乐年间又增加了两处。

十五处,应是大明官办铁厂最兴盛的时候了。

最初的时候,大明军队装备还没提升到顶,民间在战乱后百废待兴也多缺乏铁器,这铁自然是不够用的。

但在古代,民间铁器并非是能被快速消耗的,有的百姓一口铁锅甚至能传给下代,一把菜刀用十几、数十年。

军队若是常年征战,盔甲、兵器等耗损得还快些,可若是天下太平,刀枪入库,平时还按照军规严格保养,那损耗同样很慢。

另外,大明初年吏治较为清明,官办铁厂贪腐少,收取民间私营铁矿、铁厂的课税效率也相当高。

最后,再加上大明初年铁的用处就那么些项,对外商贸也不发达,甚至是没有。

以至于在洪武十年左右,全国十几处官办铁厂及铁课所得铁就远远超出了国家所需,从朝廷到地方都有不少铁料寄存。

其实在洪武、永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