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宁战死于河北,亦不退回河南!(2 / 3)

。却不曾想,他们都没想好该怎么让堵胤锡理解这种作战思维,就听到了刘体纯表态的决绝之语。刘体纯都这么说了,他们怎么好意思退缩?就在他们心中腹诽“这货莫不是个**”的时候,便见任光荣、党首素跟着一起道:“末将亦愿战死于河北,绝不退往河南!”“好!”堵胤锡大声赞道。虽然他刚才的军令就要求了两支偏师不准退回河南,可将领当着他的面表态无疑说明其决死之心——主动表态的将领总比被迫接受命令的将领更具有执行力。赞了一声后,堵胤锡便看向卢光祖三人。意思很明白:人家三个都表态了,你们呢?卢光祖三人知道,他们这时候不表态不行了。既然要表态,三人当然不会将内心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是各自也露出一份决绝的神情,一起抱拳道:“末将亦愿战死河北,绝不退回河南!”“好!”堵胤锡笑容满面的点头,“诸位总兵既有决死之心,必能令清虏丧胆,马到功成!”听了堵胤锡这句鼓励的话,卢光祖三人心里都好受了些。他们此时仔细想想,便知道,如今在大明领军作战跟过去真的有很大不同。崇祯皇帝在位的中后期对待武将,完全就是看你有多少兵马——兵马多,你错了也不治罪,反而给你加官进爵,好好哄着你。可若是你没了兵马,即便你的兵马都是为实现朝廷的作战目的所牺牲的,朝廷也会拿你治罪,甚至连你的家族都不放过。许多例子都摆在眼前,所以保存兵马,保有实力,几乎成为了崇祯朝武将的本能。何况,那时候不仅家丁完全依附于将领,便是普通兵丁军饷、粮食亦多半由将领自己解决。可以说兵马就是他们自己的,没理由不心疼。如今嘛,首先兵马就不是他们的,甚至连亲兵都是上面委派,和以往的家丁不同,更别说普通兵丁了。所有的将士都只认今上,昭武女帝朱媺娖,以及她领导下的大明朝廷。因为将士们身前的军饷,死后殊荣,都是朱媺娖给的。所以,即便他们已经在某一镇任职好几个月,也依旧难以让个人意志在军队凌驾于朝廷之上。其次,依照他们在进修班所了解到的新军军法来看,在一场战争中,即便其他各军都损失惨重,而你却未损失一兵一卒,可只要你没有去执行上面下达的军令,或是没有完成军令,便一定会受到军法处置。反过来讲,只要你能完成军事任务,即便兵马损失得多谢,朝廷也不会苛责,甚至可能给你嘉奖升官。所以,刘体纯的作战态度确实是值得他们去学习的——他们只是无法像刘体纯那样,为了对付清虏,舍出自家性命。···“除了攻怀庆府、以及攻兖州府曹州的两支偏师,本督师所领的四镇精兵,以及李国英所领的四镇兵马,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