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吃饭的人真多(2 / 5)

业,然后考官是第三名,当时那职位只取前两名,他被聘为吏员,目前是苏州府吏房司吏。

大明地方州府和各县,都有六房,对应六部,但朱高煦先后在京师中枢增设的几部,到目前只有省级才有,州府县都没有对应的。

这次改制就要全盘对应,从上到下,理顺关系。

周伟也就二十岁不到,看到秦汉后,态度非常恭敬。

秦汉问他,苏州府和各县,现在大概都有多少人员?包括官、吏、杂职。

秦汉还真问对人了,周伟立刻道:“苏州府辖一州七县,有编制的下官都记的,没编制的,要去查下典册。”

秦汉笑道:“你先说有编制的。”

周伟说,苏州有编制的九十六人,各县有编制的从七十多到八十多不等,七县一州共计在编六百三十五人。

苏州比较富,在编人员比大明大部份州府县都要多,普通的上县在编人员也就五六十。

当然,其中大部份都是吏员,官员只占少数。

像知府衙门在编九十六人,官员只有一个知府,三个同知、三通判,一个推官、一个知事、一个照磨,还有医官、医生,教授、老师等,加起来也就三十几个人。

其中医生和老师都是洪熙朝开设医院和学院后才纳入官员编制,另有些工匠享受官员待遇,但算吏员编制。

这还是苏州大州,小的府州同知和通判只有一个或两个。

朱高煦登基后,为了巩固基层统治,先后增编了几次吏员,现在已经超过洪武时期,但总体州府的架构还和洪武建文永乐差不多。

这次他是想进行一次大的改正,上下统一协调,更利于管理。

不一会,周伟拿来一个典薄,查问了七县一州不在编的杂职,包括三班(皂、壮、快)、马夫、门子、牢子、巡拦、铺设、渡夫、斋夫、扫殿夫、鼓夫、更夫、粮衙、匠衙、屯衙、捕衙、仓斗级库子、仵作、弓手等,刚报各种称号就报了半天,秦汉在云南当过同知,大部份都听过,还有少部份都没听过,可见云南那地方,都不配备的。

包括在驿站新增的通信塔和邮吏员,虽然有吏字,也算在杂职里。

七县一州最后统计各种杂职加起来,约有两千四百六十八人,基本每个县都有三四百,有的五百多。

也就是说整个苏州府,在洪熙朝,吃财政饭的(当地锦衣卫还没算),超过三千人。

还有各县以下村长,大保长,保长,皆没有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