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破产案(3 / 5)

特工易冷 骁骑校 2068 字 10个月前

一个电焊工的岗位。

资深电焊师傅,还是要在本职岗位上才能发挥光和热,这边虽然不是正式编制,但同工同酬,拿的不比正式工少,反正保险在原单位交着,心理上他还是个国企职工,一边给人家当法人代表吃空饷,一边重操旧业,每月收入三万以上,这好事儿上哪儿找去。

……

易冷束手无策,高明闯的祸太大了,一百亿的窟窿,谁也填不起,就算把自己的身家砸进去也不行,这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他能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顽抗到底,打官司,卖资产,破产恐怕无法避免,只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个残酷的事实,国资委也清楚,内部处理意见是把这一块剥离出去,良好资产卖给江东造船,万万没想到,三船合并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的,即便重组成功,也不再是陆天明心中的造船集团,而是一个残肢断体拼凑的躯壳。x33

即便如此,爱才的陆天明还是打算保住高明这个年轻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计划是让高明坐上五年冷板凳,如果熬得住,那就可以继续用,如果熬不住,那就放任自流去吧。

至于其他人能不能派上用场,陆天明根本不抱希望,他做了各种努力尝试,甚至希望他的老单位江北重工出面整合江尾造船厂,但很遗憾,钻井平台这玩意实在是专业性太强了,就像海军和陆军的区别那么大,重工集团玩不来这个,整合不了。

老单位都不行,就更不能指望武庆山和易冷了,陆天明在会议之后就开始联系兄弟身份的国企,向北京的国资委也发出了求援,也只能是有枣没枣打三竿。

此时他指望不上的易冷已经驱车来到久违的江尾造船厂,他对这家企业有感情,不忍心就此破产,所以带着审计会计律师前来了解情况。

站在船厂行政楼的顶层,能看到海滨伫立着几个巨大的钻井平台,那是惹祸的根源,屈辱的象征,为了这几个玩意儿,把全厂都赔进去了。

来要账的可不是会议室躺着的那些人,那只是小供应商,真正的大户早就提起诉讼了,船用设备公司,控制系统公司,钢材经销商,还有生产燃气轮机的厂家,纷纷提出财产保全,支付钱款的诉求,要求冻结江尾造船厂的资产。

最惨的是那些外协单位农民工的工资,足足欠了四个亿,这些人没能耐到船厂讨债,只能去包工头家里堵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高明的疏忽大意,造成了至少几万个家庭的经济困难。

目前厂区里没啥人走动,工人们都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