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矿源的品质(3 / 3)

的最根本要点,还是在于其可欣赏范围的内涵和机理质感。

这些要制作成壶,才能看到。

其实先前他们制作的那一批,就算还没有烧制,陈文哲也能感觉出其紫砂泥的品质。

他知道,这很可能不是纯正的紫砂,真要说起来,也可以说是假紫砂,但是,这种品质的紫砂,也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按矿物学结构的角度来看,紫砂泥和其他许多陶土一样,主要是含硅、铝、钛、铁及一些颗粒不等的盐类物质,只存在组合比例和颗粒构成上的一些区别。

因此,只要黏土和矿粒级比合适,可塑性大致在可制作的范围之内的泥料,都是可以用传统紫砂工艺来制成杯、壶、盆、罐等器皿的。

因此市场上有许多紫砂产品,所用的泥土,都是采用了当地黄龙山以外的矿料。

当然,其品质是难以达到本山矿的质量指标,不过,也有一些泥质是比较接近的,这让没有深度专业了解的人来辨别,恐怕是很难。

但既然矿质指标都是相接近的原料,那么真与假又怎么能有绝对的标准呢?

任何东西的造假,都是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以及部分商人逐利胃口的膨胀所致。

丁山黄龙山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勘测,其总含泥量为二百万吨左右。

且这里面,还有许多不能制作茶壶的夹层料。

在台岛掀起的那股,持续了近十年的紫砂第一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还是能够富足供应的。

而今天大陆市场的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当年。

就目前整个紫砂陶产区的泥料需求量来估计,光茶壶大约每天要消耗三十吨以上。

而杯、盆、罐以及杂件的用泥量,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