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是意外,也是必然(2 / 3)

下部尖端**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

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

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 每验一次,就钩出一個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

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陈文哲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积累的知识。

他现在对于汝瓷的烧制,已经十分了解,原来也有很多积累。

要知道仿制汝瓷,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很多古人都有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制胚,而制胚就不得不提到陶车。

>

陶车就是陶瓷制品成形机械,亦称陶钧、辘轳、转轮。

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已出土有使用陶车成型的陶器。

陶车由木盘和机局构成,并配有竹杖和车架。

整个陶车已基本落于地下,仅木盘略高于地面20cm 左右,机局不可见。

车架呈四方形,由木棍组成,套在木盘的四周,车架高出木盘一定距离。

拉坯工匠坐在车架一边,面向木盘,两腿分别放置在车架两侧的木棍上。

拉坯工匠与陶车及其运动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状态,手臂活动区域广而灵活,无论是用竹杖拨车使其旋转还是拉制坯体,均可最大限度发挥臂力与指力。

并且两膝可以顶住两肘,能稳定手臂,可防止由于手臂抖动而出现的坯体不规整。

与拉坯陶车相比,利坯陶车位于地面以上,木盘较小,机局可见。

这便于工匠们坐着,或站着绘画与施釉。

机局应由直木轴、轴顶帽、荡箍和木杆组成。

宋代的陶车,应该跟后世,特别是元明时期没有多大差别。

宋代的陶车陈文哲没有见到过,但是他却知道明代的陶车,也清楚怎么用。

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专门介绍了古代瓷器的生产过程,对制瓷工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