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考证命名(2 / 3)

玩意当初被送到景镇烧制的时候,肯定是宫中出样板,景镇依样画葫芦。

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明初永乐时期,我国和中东地区肯定有商贸往来。

但这个玩意真的是花浇吗?这就存疑了。

这花浇之名又是谁给定的呢?这玩意用了喝水肯定不对,用来浇花似乎可以。

但养过花的都知道,这玩意浇花容易碎,又厚重装不了多少水。

浇花嘛,还是铁皮子做的靠得住,不怕磕磕碰碰。

难道搞错了?对了,其实这玩意根本不是用来浇花的,而是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匜,也就是用来洗手的。

中东地区的人民,吃饭多用手抓,不用刀叉和筷子,吃饭前按照教义必须洗手。

对大户人家和宫廷而言,洗手是坐在位置上,等侍者过来用铜制器皿盛水洗手,下有承盘接水的。

这个所谓的花浇,在中东地区就是这个用处。

而到了明代宫廷,吃饭是用碗筷的,这个饭前洗手的习惯就没了。

>

那着这玩意有什么用呢?总不能用来喝茶喝酒吧?用来喝酒也实在太厚重了。

搞明白了它的用途,才能正确命名。

此器正确名称,应该是故宫博物院收藏:明永乐青花净手器,而不是花浇。

至于永宣之区别,也录了一张非典型馆藏宣德花浇文物。

只能说,根据已发现的资料,无款的净手器文物,应该是永乐到宣德早期文物。

带款的净手器,则为宣德中期之后文物。

这样的论断,应该比较科学。

最后说一点科学的东西,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文物,多数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苏青一大特征是为“晕散”。

因为烧制元青花,特别是高仿元青花,必然要面对苏麻离青的这一致命缺陷。

如果普通釉料,或者是仿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器件,自然就不用担心,因为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了苏麻离青。wap..com

元代,或者是明代早中期,这个问题就是必不可免的了。

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其画面上的线条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