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纵使青花千万件,多看真品莫走偏(2 / 4)

第二种是清三代时期彷宣德和成化的款,尤其以康熙中前期和雍正前期居多。

第三种情况是民国之后,彷明朝的款识。

彷款鉴定过程中,可根据青花发色,字体写法并结合器型与纹饰来区分。

后朝彷前朝款识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底款与造型、纹饰、胎、釉、彩均彷效前朝;

第二种是只彷底款而不管其他,但是,有一些特点是无法模彷的。

例如,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看,多是深厚下沉。

清初彷款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彷款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澹上浮。

此外,除了了解不同时期款识特征之外,还要深谙瓷器的整体风格,这样在鉴定过程中才会更加严谨与准确。

后彷款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成化彷宣德,是因为宣德时期是我国制瓷史上第一座巨峰。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是当时最先进瓷器制品的品牌宣言和最优质产品的标志。

正德以后,历代工匠彷宣德和成化年款,大多也是基于这一原因。

第二种原因,康熙前期不书款识,多彷成化官窑年款。

>

原因是康熙帝认为,将自己的年号写在瓷器上,一旦瓷器破碎,会特别不吉利。.c0m

即“盖以瓷器易毁不愿将一代年号委诸粪土中”。

所以,现在可以发现,康熙时期的很多瓷器,署的却是成化年款。

第三种,清代民窑大量彷写明代官窑款。

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思念,这种寄托哀思的款识,被称作“寄托款”。

寄托款最早见之于成化,以后日益增多,至清代极为盛行。

寄托款内容最早的为洪武,以后各朝皆有。

对比分析真品瓷器的年款,和后彷瓷器的款识特征,并注意总结不同时期彷制款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呈现出的特点,这些是鉴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总结一下来看,明朝每个时期官窑的款识,各有其特点。

后世虽多有彷款,但由于青料的使用和窑工字体风格都不相同,其形成的总体面貌也与真品相异。

熟练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