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上等佛头青(3 / 4)

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

这一点和黄釉瓷十分相似,都是被皇家垄断。

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民窑烧造一些质量差的国产钴料霁蓝釉瓷。

万历中期以后至崇祯明末,尚未发现有官窑烧造的霁蓝釉瓷器。新笔趣阁

清代官窑和民窑,继续烧造霁蓝釉瓷器。

可是由于钴料不同,蓝釉发色已非明代早中期苏料和回青料那种靓丽呈色。

所以,只要是清代以前的,特别是明中期以前的霁蓝釉瓷器,市场价值都很高。

当然,这不是说清代的霁蓝釉,价值就低。

因为只要是官窑,价值就没低的。

特别是在清三代,霁蓝釉甚至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在2011年的拍卖会上,一款清朝雍正年间的霁蓝釉菊瓣形花壶,竟然拍出了500万的天价。

乾隆朝的一只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在某次拍卖会上成交价格接近900万。

由此可见霁蓝釉瓷器的魅力和价值,论年代久远,清朝的霁蓝釉瓷器要在元明之后,但其品质也不遑多让,甚至还有所胜出。

价值这么高的瓷器,现在的人自然很是喜欢。

但是,什么是霁蓝釉?这个还真有不少人,弄不清楚。

想要知道什么是霁蓝釉,就必须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霁蓝。

如果说有藏友家里有特别深的蓝颜色瓷器,那你就可以怀疑是不是霁蓝釉瓷器了。

霁蓝釉也称霁青,又称积蓝釉、祭蓝釉。

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字,因为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称霁青,就是因为古代对于青、蓝、绿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

不同时代工艺特征不同,就算是同一种颜色,甚至称呼都不同。

霁蓝釉的身世,其实是个谜。

因为有很多相关文献说,是在北宋的时候就出现的。

但是现在都一致认为,是在元代出现的。

元代发展的是高温蓝釉瓷,这种高温釉是后来霁蓝釉的前身。

从明到清后,又逐渐出现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釉瓷。